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论坛 »中国国际室内建筑设计教育论坛

中国国际室内建筑设计教育论坛

点击: 31779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0-10-18

 
  主持人:设计从来都是有界限的,而设计的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就是利用这些已有的法规、界限,突破专业在空间之中,专业间、文化间留出界限,使设计更符合文化的需求,再次感谢王教授带来的精彩的演讲。接下来有请我们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景观系主任邵健先生,他带来的演讲主题“大学校园设计引发的培养人才的思考”。
 
邵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景观系主任:邵键
 
  邵健:各位同仁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来到这里做这个发言,可能跟大家拿到的题目有一点出入,之前早前定题目的时候我们重点是在空间这个论坛,把我放在教育分会,当时定的是校园场所的概念,今天的重点是在教育,重点做了一些修改,我把自己做的一些案例,自己的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不做案例具体的分析,有一些是结论性的东西,我把案例快速的过一下,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印象,这个案例是浙江传媒学院在桐乡建的分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典型的江南小镇等等,具体的位置离杭州50公里,离上海130公里,处在杭嘉湖平原的中心位置  。
        整个的地块在桐乡的西北,东侧有一条路通往乌镇,总体的用地面积是500亩,建筑16.17万,学生的规模是5000人。之前我们要做非常多的工作,关于学校,内在需要等等都过滤掉,我今天讲的虽然是校园设计,但是我觉得设计无界,而且作为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基本的思考点我们也是一致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重点要做的是艺术的院校,跟设计有很大关系的学校,所以我们在这里的思考的出发点第一第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能会考虑这个学校,今天的大学会变得非常格式化、功能化,这样的学校我们每天看到的东西都是非常的雷同,尤其是学校扩大郊区化的特征,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变得越来越发达,所以我们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校园应该拥有独特的特征,激发灵感使每个学生都有难忘的校园记忆。
        在这样的院校里面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点真正的是应该非常重要的,也是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还有我们现在的80、90的孩子,基本上我们自己认为他们是圈养,从小到大都是在指定式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个体意识特别强,集体与社会属性比较弱。这样的学生一旦到了社会上,在座的都是比较成功的,到了社会以后知道应该面对那么多的关系,但是在学校碰不到这些事情,虽然是象牙塔,但是今天的观念已经改变了,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重点在于如何增加个体的适应性。
        我们的简单定位:水乡书院、生态小镇,活力家园。我们要创造这么一种意向和当地的文化有关系,小镇的机理特征,我们会把所有的建筑都零碎化处理,强化街道,我们设法使我们的河院建筑如何和教学的功能吻合起来,在河院中思考问题的场所,这是校园的两端。首先是主要的水街,贯穿着整个校园。
        总体的机理结构大家看到的是纵向的,小镇的机理结构,我们的河院16个学院以河院的方式分布,包括学生宿舍这块,在左侧都是以河院的方式呈现的。还有一些跟传统文化非常相关的,在这里带有如何传承文化的思路,有两处非常安静的园林,还有周围可能保留的学生可以到达的心境,田园,我们也用手绘图进行描述,其实就是一个小镇的校园模式,中间是一套非常重要的水街,这条水街的意义在哪,我们做了大胆的设想,可能之前都没有做过,我们对艺术院校的学生做了深入的调研,很多的行为,公共的交流都是发生在课外的,我觉得好象跟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一些出路,我们并不是要有一些胜负的观念,而是要扎扎实实落实事情的观念。
        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上的机理包括左边这张图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和展示系统,我们的设想六个学院会分别开放自己的教育成果,包括图书馆设置、书店,包括音乐,表演学院下面跟音乐相关的,把一个生活体系放在一个校园里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的来龙去脉我不做细究,核心在哪,就是要引入一个社会性和生活体系,这是现在所有的学校最稀缺的。课堂上经常很空荡的,而在座的各位面临的是活生生的社会,在这个上面我们如何体现校园活力,这是街道,我们希望创造的街道作为学校的核心,是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场所,不同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在这里可以发生很多的行为,基于这个思想可能会觉得这个场所比其他的学校好很多,这样的设想我们没有做成,但是我想起作为安德鲁的话,我们的艺术院校或者整个的国家的教育体系对人的基本面对面的属性都失去了,包括责任感都失去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做这样的校园。
        其实大部分的时段,像课前的时段,中午休息还有晚上的时段,包括餐饮都可以在中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在这样的产品上我们觉得远远比课堂上学到的更多,这不是一个教授多少知识的时代,而是学会如何做人和能力的培养的时代。
       最远的校区有一个路程的测算,到食堂的距离基本上也就是几分钟,最远的宿舍到图书馆几分钟,到最远的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剧场和大型交流活动的场所,这个实际上是对外开放的场所,在这样的步行体系中,完全可以把所有的交通关系都分流的非常的清晰。从而达到真正形成这样的街道。
       愿意讲的话,我更愿意讲场所,而不愿意讲空间,场所包含了室内、室外、景观,有意味。那么关于建筑风格,我们还是以新的江南的本土风格,这跟我们学校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是提倡朴素、简约、营造的办法,建筑本身的优势就是新江南水乡风格,这里面最大的优势,其实我们讲节能、环保,很多都是假的,因为他是用了很多的科技手段打造的节能的,而在民间体系中有非常多的营造的方法完全可以做到非常好的节能的效果,像院落,我们解决两个院落的难题,原有的私密,私有的属性如何转化为开放性,一种是小体量化,一种是开放式的,这是图书馆中间的部分,而是采用零碎化的特征,而不是大体量的,走进去之后需要大量的空调系统维护后期的管理。
       这是公共教学,也是三合院围合的拆分,这是食堂和教学楼的场景,这个非常重要,其实在这条街上我们看到所有的底层的商业都是打开的,每个学院下面的空间都是交流、展示,产品也好,作业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窗口,每个人随时可以关注到周边的信息,随时对这个学校在做什么事有了解,并且还有很多的艺术、书店、餐饮、咖啡等等,这是中间的广场,总体是小桥流水的体系。包括核心的办公、行政管理的结合体。
       这样的结果,我们希望整个的校园体系是小镇的体系,魅力就是自然的节能,水街的魅力,交流、求职,小镇的美丽,中国最具原创里的校园,城市的美丽也是一种传统复兴的思考。
       这里面引出了一些思考,校园环境、特制、格调对于学生价值观、情趣的影响何在,如何通过交流性场所的营造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
       刚才提到好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足以抵得上三名教授,而国外的学校的环境也是隐性教育非常成功的场所。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所有的校园都有非常好的典型的设计,像剑桥、哈佛、斯坦福大学,还有北京大学,这张图片是老的图片,而且是国外的设计师规划的,但是他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每次我去北大都会感到商业和生活的融合,还有东京大学,清华大学,还有一些佛教风格的学校,凡是世界名牌大学都一定有独特的校园魅力。在美国人的传统里面对校园的理解是社区,非常清晰的知名了我们的校园应该具有人性化的属性。
        在接触到中国的传统当中,中国是书院的知识,无论是官学、私学重点是人格属上,书院的语境中除了讲唐语,周边的空间都极具象征的意义,人们在这个空间里面不得不受到这样的感染,我想起王琼昨天讲了一个事情,他给苏州一个企业老总装修的时候做了一个书房,都是壳子,而且里面的古筝、书法都摆上了,过几年他发现他对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也已经不一样了。
       我现在做的是职业技术学校,我们从个性上规划了一下,有一个高职学院,因为比较小,定位是一种田园书院,希望形成一脉相承的关系,重点还是中间的交流场所,是被围合的,我可以完全用复制的方式来做,现在很多东西我们的理解往往是不正确的,很多东西是需要有所改变,其实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不是这样,只要你往前推一点点我们就会成功,我在这里重点还是一个户外的交流场所,和所有打开的外廊式的相互之间的面貌呈现,布局上还有很多传统的风水文化在里面。我们做的桥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拱桥,但是是X型的,是一个水流交汇的地方。
        我们再看一下在校园设计当中,有时候我们走过一个阶段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考虑的那么短,而是长期的,比如说这个校园,我对每个图片看的时候非常有感触,这就是我们曾经八十年代在这里生活的场景,校园的记忆当中,我们现在的做法全部推导或者郊区化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果,这种记忆的摧残是很可怕的。
        这是我的一个师兄,他来到原来的校园的时候非常的无奈,他的笑非常尴尬,只能靠打印的一个图版看出原来还有那么多的同学,这样的规划,我们即使做的再好,再美的校园都无法弥补心灵的创伤。我觉得大家都从院校毕业,如果大家可以把这个话反馈到母校,也算是今天的讲座一点小小的成果了。
        前面的案例里面我们看到江南水乡的校园,有一些图片,我非常强调的就是中间,设法在这里聚合,有所交流,这个场所的重要性我们讲大学功能里面,大学的主要功能不是简单的课程教学,是属于不同学科的人之间的智力交流,是这么一个场所,在增加人们对集体行为的同时有这么一个非常清晰的表述,另外关于评价校园好坏的标准的时候有一个说法就是非常规的交流,大量的随意、交流、娱乐将发生在户外的学术环境中,这种随意的交流正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对于刚才我们看到的校园也是非常有特色,也是很美的地方,但是作为我在这个课程里面,我也给学生做了很多的调研,整个场地里面最能待得住人的地方一个是楼前面的草坪还有就是楼的夹角地方,说明我们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使用者的角度,如何增加人们的停留、交流的角度考虑,大量的都是穿越空间,这个虽然很美,但是还不是真正的校园看到那么多人停在那的校园,也是一个遗憾。
        我毕业以后的主要工作还是室内设计,跟大家一样,我做建筑也是一个机会,机遇,也不是说我要脱离室内设计行业,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建筑和室内设计行业自己在做,为什么自己愤然弃笔,大家可能有同感,在太多的室内设计中需要太多的动作要做,每次做这样的工作的时候心里总有不甘,所以还是觉得自己在做一下吧,所以室内建筑,包括我主管的学科也是一样的,设计本身这件事情没有一定按照知识去分,但是知识一定有其专业性,有一句话说联系的更紧密,独立的更彻底,专业必须要有关联度,但是也必须是独立的。
        我在这么一个场所里面给同学营造一个在各种空间当中停留,这个小小的空间的外围几乎成为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可以停留的地方。报告厅在平台的下面,外面是三合院,这里没有中央空调,一般可能采用的都是自然通风,最重要的就是交流空间。室内室外的材料是延伸的,外部的材料同样可以延伸到室内,整体的意象在构思的时候就作为山地的意象思考。
         刚才我讲的就是校园与校园的格调,培养学生在那种情况下受熏陶的环境,对于教学当中的反思我觉得需要粗放,不是我们现在的体系,不是说怎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某种能力,就像刚才几位讲到的,我们要鼓励梦想,要在这样的校园环境当中应该想出去,有自己的理想,在观念上,我们的重点是改变知识的传授用能力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让他具备原创的精神,我们想想,可能在座的很多都是艺术院校出来的,想想我们那个时代真的没有几个人出来教学,借用我们学校校长的一个话:小鱼跟着大鱼游,游久了自然知道游向何方,这就是粗放的一个解释。
        研究和决策的逻辑性,还有设计落实到底的能力,宁可作业少一点,但是每拿出一张图都必须是精品,虽然设计以无国界了,但是越是站在自己的文化上考虑越是需要谨慎,把构造和重视理论穿插到一起,他所涉及到的传统的文化、人际交流,下一步要掌握什么知识,我去评很多院校的专业发现太多的基础课,有设计初步,建筑CAD,建筑初步一、建筑初步二,还有园林初步,一看基础课一排,以这样的单元罗列的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必须要粗放,加强同时大课程当中的能力的教育,如果四到六个课不停的反复,我想这个学生观念上想得开,落实到底这个学生就会真正的适应社会,但是不会马上适应社会,现在我需要利马应用这个观念,我想在座的企业可以稍微改变一下,关键看在两年里面是否可以进入到专业的状态,具备不具备专业的素质,这个很重要。
        我仍然非常赞同前面几位讲的,我们现在的意识形态非常注重当下,马上能够立竿见影的不太多,我们对于这种实体空间、消费空间的追求越来越迷失方向,其实有时候会想到很多更有趣的空间。我们对学生的朋友不是要获得多少的知识,而是人要超越现实,敢于有梦想的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点非常重要,使同学懂得欣赏自然真与美,与社会互动,学术自由,鼓励激情和梦想。
  因为今天来的都是设计师,有一些是通过学校培养的设计师,所以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我们的校园设计或者价值观,包括现在在座的我们还是要经常出去看看什么是美好的生活,这是值得反思的,谢谢!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