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47724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2-02-03
韩国济州岛机场内的博物馆文化展示
南京博物馆院拟建成中国最大的博物馆群,以上是建筑扩建改造效果图一组
日本奈良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向市民有条件开放
ID:中国的博物馆,很多是国际知名建筑师的作品,那么,在这种西方人设计的空间里,如何体现中国的传统与文化?或者说,“现代建筑的地域化”在博物馆陈列空间内如何实现?
程旭:从小的方面讲,有什么样的文物,就有什么样的博物馆空间。比如我们一谈到玉白菜,就会想到台北故宫,从这个角度讲,台北故宫的空间品质是由玉白菜决定的。所以,在上展文物的展厅保护上的投入,也是博物馆室内展陈投入的重头戏,就是要把钱花在离文物最近的地方。比如日本九州博物馆的抗震设施,在每个展柜文物下面都安装了减震装置,相当于把文物装到减震台上,是一种阻尼器,它做到了对文物安全零失误。
从大的方面讲,星巴克进入故宫又最终退出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因为我们提出的传统是雷打不动的,不发展的传统,就是文创开发也是要恪守原貌。但我们定义的传统形态都是我们境内的生态观,但拿到世界博物馆的空间去考量就显得有局限性。这是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一想到传统文化,就是红墙黄瓦,就是小桥流水,就是菱花窗子和多宝阁,但是,自1912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有没有形成新的文化传统?这种自民国以来形成的新的文化传统, 49年建国后形成的红色传统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的文化习惯,在博物馆都应当得到表现。“地域化”是一个动态的话题,我们需要动态的把握,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定势,这样必然是捆住了设计师的手脚。
ID:对,博物馆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您觉得在中国的商用室内空间,特别是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如何体现博物馆文化的介入和渗透,国外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程旭:会所和商业空间的博物馆化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当你下了首都机场,就会看到博物馆的服务公司展示的展柜,那里陈列着很多来自博物馆的文物复制品,外国人到空港国门的第一课就是博物馆空间教育,这个就比较到位,也是宣传文化的有力载体。比如,在韩国济州岛的机场上,也发现了济州岛本岛的博物馆展品的复制品。面积很大,也是一种密集陈列,对外来者来说,他用一种排比句似的方式,让你了解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其实,博物馆,是对城市文化的提炼。前面我们说过,有什么样的文物,就有什么样的展陈空间。我们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博物馆。你刚才说渗透,与其说是博物馆的文化空间向商业空间的渗透,不如说是民族精神应该体现在中国设计师参与的每一个空间里。设计师的文化过滤功能决定空间质量。
ID:您作为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师,一定也承接过商业、住房、交通等其他建筑项目,您觉得其他建筑的设计有没有值得博物馆建筑设计借鉴之处?
程旭:博物馆是文化空间,中国博物馆建筑的整体推进,也给国家的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我们也看到不少博物馆重造型,轻内涵,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的城市博物馆常常面目狰狞,对城市老百姓都是不许拍照等等的刻薄的限制。相反,国外一些博物馆不仅公共空间完全对观众开放,像库房、文物修复室等半公共空间也向市民有条件的开放。
这样,博物馆才能逐步地培养起固定的关注群体,才能实现城市会客厅的理想。而其他商业空间也是如此。民众不需要对某一空间的顶礼膜拜,而需要平易、朴素的、贴近民众的空间。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