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论坛 »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论坛搭建“大师面对面”桥梁

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论坛搭建“大师面对面”桥梁

点击: 33874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0-10-25

 
记者:现在还有一个新的说法,先做室内,把室内规划好了再做建筑。
   
    王琼:是,我现在做的很多境外管理公司酒店,唐山的香格里拉建筑,一开始把概念确定以后,然后所有总体的容积率确定以后,我们所有的平面完了以后再给设计师,反过来做的。
   
    记者:这样好像更合理一些。
   
    王琼:这是酒店管理公司牵头,他指定必须这么做,因为他是要服务的,因为所有的面积配比,所有的流线,所有的随时通道全部要解决非常合理,才能够使它的营运最大化。
   
    丁琦:其实这是不正常的,因为只是国内建筑设计相对来说弱了一些。
   
    王琼:不是弱,就不管了,把这块给甩了。
   
    记者:因为我也是刚回来,我问了一个国外的设计师,他们说这个还没有做,让我们先做室内,他觉得很诧异,他说我们在美国没有这么做过。
   
    王琼:美国是这样的,美国有很多室内外一块做。当然酒店是特殊情况,有专门的设计事务所来做室内的。
   
    记者:很多是因为把格局定下来,户型大小才能做建筑,是这样的一个说法。
   
    记者:问一个问题,我前几年看过您的一个改造项目,我们觉得非常震撼,觉得非常好,三个月做了一张平面图,我们做的设计有一些瓶颈,我们前期做的设计,后期施工方案这一块,包括做后期这一块配合都是问题。您做的方案概念非常好,中途包括结构设计达不到要求,可能出来的效果跟前期的概念有偏差。比如让我设计肯定实现不了,因为我没有那么大的结构团队去配合,您怎么看我们做不太大的项目,比如几百万、上千万项目中间配合的关系。
主持人(丁琦):我下介绍一下新来的高祥生教授,他是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他今天下午是最后一场演讲。他今天演讲“全球化文化背景下的地域设计文化的传承和革新”。
   
    记者:我们觉得非常震撼,您的方案肯定也存在后期和施工方案总结,包括后期和这些公司的配合,怎么衔接关系,保证后期的效果,达到您想要的要求?
   
    王琼:后期配合,我们现在不能讲乌镇,因为乌镇是一个特殊情况,我们在那整整干了将近6年,它有三块东西,有一部分是保护性,叫修缮,有一部分是移建,就是老房子移建,比如原来在一家祠堂,拆下来以后给乌镇镇政府收购过来了,收购过来以后我们全面测绘、编号,所有的檩条,从东到西有一百根就得一百个编码,非常非常麻烦。我明天有一个报告叫“模数化”的东西,中国的模建非常有意思,能拆了就能组合起来,就跟中国的汉字一样,7万多汉字,200多个偏旁,全部搞定,就组合起来,这种组合,中国祖先能力非常非常厉害。
    这里面分三类,还有一部分新建,你所说的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古建只做基础,然后木构就开始搭了,先上去,从柱开始到梁,整个拼装起来,然后再上屋顶,再砌墙,就是先搭骨架子,中国古建的做法是这样的。在这里面,我们的配合几乎没有,就是我跟匠人在配合,就是我跟土生土长的匠人在配合。原来高老师,东大做古建研究最擅长,但是我做了乌镇以后,发现我们原来前辈们所了解的民居的做法还不一样。在中国有很多古建,无论是汆斗式的、抬梁式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在真正民间里还不这么做,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里有很多做法都是当地本土人的习惯运作,在这里这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所以很难配合,我就是跟工人们配合。这个配合有点像我们以前苏州园林的做法一样。中国是一个没有设计师行业的民族,它只是说有钱的文化人和工匠的一个结合。你说拙政园,曾经所谓有一个规划,我估计那也就是画家给他弄的一个布局,但是苏州所有园林没有从建造到现在是一张规划图完成到现在,他是今天有钱,把隔壁两家吃下来,再扩一块,明天建那墙觉得闷了,你给我开一个窗,所以它里面完全是工匠和文化人的一个结合。
    这个就不得了,我们现在设计师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他是为了自己起居饮食而做。我们从人体工程学来讲,一定要有这个要求,什么是丫鬟做的,哪个是下人走的通道,哪个是客人进来的门。鲁迅先生讲的很好,我们在生意场上栽跟头栽的惨的一塌糊涂,把老外请来,从偏门进来他就满足了吗,我亏了50万两白银没事儿,我让你从佣人的门里进来。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在这个里面,它是需要一个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东西。另外一拨工匠技术太潦草,所有的榫铆搭接那种数字化的要求。我不知道现在你们对装修公司了解多少,我们假如不是从科班出来的,早期的项目经理、工头,木匠是最好的。木匠会算,所以这里面是一个技术,一个所谓的艺术,这种结合比专业设计师要强,所以才能产生到现在这么棒的原理。
    所以我们跟设计院的配合,配合有两点要求,第一个设计院能力要强,第二个我们设计师能力要强。这一点不能太怪建筑设计院。我跟很多建筑设计师朋友,一天到晚埋怨我们这个行业,因为我们这个行业门槛低,高老师知道,要考咱们东大,考清华太难了。东大前两年搞了一个改革,搞了室内五年制,后来玩不下去了,还是回到建筑学了,因为我都上了东大了,五年都读下来了,还弄个室内干什么,太难听了。所以这里还是有一个门槛的问题。我这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很多室内设计师对结构、对建筑太弱太弱,知识不够,所以说他乱改。还有我们在概念当中没有任何对于技术上的限制,比如大跨度的,20米给你一个柱子,他胡想。这里面带来了很多我们的后遗症,对设备管线不知道,对水压不了解,对风景怎么样做,这些知识如果你都具备了,回过头来再想想,如果换了一天跟建筑师配合就非常老道了。这里面是两方面的意思。当然,现在还有很多建筑师的确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我们接触很多酒店建筑设计,也确实有问题,建筑师自己都没做过几次五星级,你让他做五星级,太难为他。因为五星级某些程度已经是变成一种行为方式了,就是他要有这个生活的品质。我还是那句话,我吃土豆长大和你喝牛奶长大的,我没办法跟你对话,不在一个平台上。
    现在去做一个豪宅,我曾经说过帮一个豪宅在设计,后来跟我们讲什么要求,白讲,什么叫豪宅?他认为储藏间已经很大了,当然还要有换季的。我曾经在成都做一个设计,她需要全部是裸露的,所有鞋一格子一格子放着,她穿一件衣服,今天要出门了,配哪双鞋,一目了然。光那个鞋子的储藏间就要15、16平方米,你换了一个吃土豆长大,15、16个平方可以做一个主卧了,观念能到一块吗,你帮他做什么设计。
    我在意大利,感觉设计师就跟最早搞摄影的,现在是数码片了,原来很多玩摄影的真花钱,一年几万元砸进去没效果,那时候全是胶片的。胶片,八几年就要一两百元一卷,你不花那个钱玩不出来。
   
主持人(丁琦):刚才朋友问的很好,找王老师问正好,十几年前我就叫他王苏州了,他当时还是青年中国设计师,现在稍微长了几岁,青壮年设计师。
记者:想问姜峰老师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做大师选助理的活动,跟很多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就业机会。因为每个企业管理模式或者设计思维、方法都不太一样,问一下姜峰老师如何规划年轻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姜峰:我觉得其实对于设计企业来说,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人才不够。其实我们企业也同样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公司现在马上要突破180人了,我们跟金螳螂还不一样,我们是纯设计的公司,同样面临怎么样能够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到我们公司,同时让他们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高。我想对于我们公司而言,近几年我们一直采取跟高校合作,我们在半年前提出“优才计划”,就是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大家知道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不像北京、上海有很多的高校支撑着它这个行业,特别是像现在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读书的孩子,一旦在这个学校读书之后,就不愿意离开这个大城市,对大城市的依恋非常强。深圳就很年轻,没有什么特别多的高校,也就一两所大学,培养的人才也很有限,针对这一点,我们采取跟全国几所重点高校合作,从他们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物色这些优秀人才,同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资助,能够在他们毕业后有一个好的跟社会的对接,能够对于行业的发展或者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和成长都有帮助。
    我们今年就接收了十几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像天津美院、四川美院、鲁迅美院、郑州轻工等几个比较好的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都是我们去挑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孩子真正到了我们公司之后,经过我们老设计师对他们的言传身教,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培训,他们进步也非常快,这可能也是我们这种企业所能寻找到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姜老师或者王老师,两位在设计建筑或者设计一个作品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到建筑的舒适度、美观、独特性等问题,因为之前我也跟一位建筑师聊过,他把独特性放在第一位,他的结论是一个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在2-3秒之间就已经确定了,所以独特性在一个建筑中非常重要,你在对这个建筑有了良好的印象之后,然后才会考虑它的美观,再进一步考虑它的舒适度方面的问题。想请问两位老师,在面对客户、消费群体,你们是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关系的?
   
    王琼:高老师是我们的前辈和老师,他对这方面的研究比我们更有发言权,我想这个问题高老师讲一下比较合适一点。
   
    高祥生: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说第一要看它的特色,然后是功能和舒适度。有些工程可能技术性非常强,比如说一些体育馆、剧场完全是功能性的,在这里面是结构形式,像体育馆可能就是一个结构形式和功能来决定的整个空间形态。而影剧院可能声学要求来决定整个形式。
    但是住宅里面,很有可能住宅里面就是使用者的功能实际上对形式的影响非常大。我最近遇到一个朋友,他大约有400多平米的一个别墅,他装饰界也有一些好朋友,他说让朋友去设计了。结果设计了半天以后,他说我感觉到这个作品是一个参赛的作品,不是我的生活,结果我用了半年时间重新调整。他说你看我现在搞的怎么样,我看确实搞得非常舒服,而他这种设计是完全按他的生活形态来设计的空间形态,在这种方案里面,他的生活占据了很主导的地位。
    还有一些建筑,如果建筑物本身纪念型的,或者本身就是强调文化的,像王老师做了一些设计作品,有些作品文化强调非常好,那时候有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在这里面,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在几秒钟里,特色占主导,我觉得应该是不同的建筑,不同的设计要不同的来对待。
丁琦:高老师讲的非常正确,特别是我们做酒店业,我们作为业主的投资方管理公司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好看不好用。如果让我回答,我用一个外行话,你买鞋,人家都说结婚如鞋,买鞋什么时候买?下午四五点钟,那时候脚是最胀的,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你要穿的舒服,那你的问题不就已经回答了吗。姜总从建筑学角度,肯定有更好的解释。
   
    王琼:有一本书,美国20、30年代写的,叫《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你们看一下,中国现在犯的毛病,你采访那个设计师的毛病就是美国20、30年代非常普遍犯的毛病。说一个设计师拿了业主几百万美金在帮自己作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设计师在某些程度有点像医生这个职业,是为客户解决问题的,问题不解决,先把自己的想法附加在上面,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所以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如果要是你问了我,可能还有年龄层段不一样,因为他可能属于是非常迫切的心理,各方面是需要能够要冒泡或者怎么样,可能他需要作秀,所以肯定把个性放在前面。就像现在问我的学生A,问十个学生,十个学生都想作秀,年龄层段是不一样的。
    但是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如果我们把设计师变为职业,而不是爱好,不是我偶尔爱好一把,必须要解决问题。设计师是要解决问题的。如果业主让你去作秀,它的问题就是秀,你就帮他去解决,如果他要舒适,你肯定要解决舒适,否则你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曾经给孩子们讲课,那是好多年前我犯过一个错误,当时在一个黄金柜台,那个时候晚上把金银首饰要放到保险箱里,有一个托盘,这个托盘是金库的一个比例,是52公分,当时给我的数据是52公分,但是我当时为了把这个外形做得很漂亮,有退有进,结果宝龙盒不够52公分。后来这个业主就跟我讲,由于我这个设计,一年损失了十几万。我一开始死活不相信,我说为什么?带着去盘,一根项链拉不到头,打了一个弯,同样在另外没有改造的柜台,能够拉到头,就卖得掉,打了一个弯就卖不掉。我跟我所有的学生都在讲,这就是我血的教训。像这样不成功的案例非常非常多,但现在社会没有一个机构去追究这些事情。
    我到美国,他们没有像我们中国这么激动的、亢奋的状态,就跟今天早上安藤进来以后,大家猛拍,他不过就是一个年纪大的长者,从事的比较好的一个设计师而已。会变成一种很怪的状态,在美国职业设计师里面,那是很另类的设计师,不是很激动,他自己引以为傲,因为他做MALL,全世界沃尔马他做了8个,这就是牛,因为他职业。之所以沃尔马延续让他做,因为他做的好,能帮他解决问题。所以媒体在这个里面,我们中国到现在一个本身创意是需要问题,这个时候要清醒。我们国内买这些书的,我一点不夸张,以后你们到了国外去看,凡是我们所谓很火的书,到国外真正的专业书店里面他们只占很小的一块,甚至没人买,我一点不夸张,但是中国就觉得太不得了了。
   
    姜峰:刚才两位老师都谈得非常好,在我们这个行业当中,前段时间大家看了一个电视剧《亮剑》,其中有一个片段,孔洁说,当时在朝鲜战场上评价美国军队,说美国军队绝不像我们国内媒体宣传的那样,听到枪声就趴在下面不敢动了,美国军队是非常有战斗力了,我就很反对当时那些新闻记者的那种宣传。
    我想媒体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的时候它会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引导方向,有的时候可能由于我们宣传不当,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也赞成两位老师说的,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比较浮躁的阶段,它对我们行业、对我们设计师来说,更多的是要沉下来,认认真真的把一些事情做好,认认真真的解决问题,认认真真的为客户服务,这样才是今后我们整个室内设计发展重要的方向,甚至我们说从理论上多一点探讨,多一点争论,我认为这些都是正确的,而不能说是一边倒,一说好全往这边倒,这是不正常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践,另外一方面需要理论的支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这个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
大概在五六年前,甚至六七年前,我们老的会长见到我就跟我说,他说:姜峰,你要在室内设计理论方面多做一点工作。我感觉到压力蛮大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在一线的设计师,没有更多时间在理论方面多做研究,但是我想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或者只是为了生产而设计,那样的话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我想从整个行业整体角度来说,需要全方位的或者全体的从业人员,包括媒体在内,共同的像爱护一棵小树也好,爱护我们下一代也好,能够让它健康发展,能够让它真正一部一个台阶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丁琦):刚才有一位记者朋友问你学生的问题,我倒想问一下,王老师做过十年前第一届中国青年学生设计比赛的评委,当时我们就一直推所有的比赛必须手绘,因为当时就感觉那时候的学生手绘能够已经极差了,都是电脑。实际上手绘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问题,这十年我不知道怎么样了,因为我很少再做大赛,你现在面试学生的时候怎么样?
   
    王琼:学校已经恢复了,因为它倒不是一个形式,因为现在电脑也比较方便,很多软件也非常好。因为手绘本身是锻炼眼睛、手、脑的协调性,是对人综合审美的基本技能的提高,非常重要。另外它还是一个语言,对于设计师来讲图形也是一种语言,必须要训练。
   
    丁琦:我们现在手绘,包括在我们那个阶段,我认为有时候是一种误解。我1986年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到外文资料室去速写,或者到街上速写,其实我认为手绘分两种,一种是练你的线条,练你速写的功力,另外一种练你的构思。国外很多设计师手绘很难看,不美,它不在于你的线条画的流不流畅,我们过分强调这个不行,这个不美,他在意的是把你思想的东西,很抽象的东西,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去反映,然后再把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实际的案例中。
   
    王琼:我们现在已经区分开了,刚才姜峰讲的是两种形态,像我们现在教基础课的,基本上我们都不要美术老师来教,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学艺术的手绘是他的最终表现的结果,实际上是他的终极结果,研究它的线条、技法,然后它是一种语言。但是设计师只是他构思中的一部分,最后所有的东西要产生出来。刚才姜峰讲的,一个是表现性,一个是作为我们本身图形语言训练的一种基本语言,所以我们现在基本倾向于后者,然后让这些孩子真正切实把它作为一种语言。
记者:我提一个问题,我曾经在南京听过高老师的讲座,也是讲地域文化。我去南京、西安做设计师沙龙的时候,本来是中国最有名的古都,我很想去听一听大家当地有没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但是我发现现在在经济消费市场年代,越来越多人不愿意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包括我们在座都是做酒店的,最好的酒店也很少听到有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了,现在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元素都是在作秀的一些场地,我觉得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是不是有责任的去引导我们的甲方,我们的消费者,我们年轻的客户群体们去接受一些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在不适合现代人用的同时,我们的设计师是否能够动动脑子,去改变一点,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今天依然能够适用,让我们的年轻人也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很想在座的四位谈一谈。
   
    王琼: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有点偏,首先第一个我到现在一直在做中国传统文化。
   
    高祥生:王老师在做,我也在做。
   
    王琼:首先中国文化,你的理解和我的理解可能已经有差异了。第一个,中国文化不是我们传承所认为的几个符号,几块颜色,几个木构,不是这个概念,你已经把中国文化变得非常狭隘了。我明天的报告“模数化的东西”,我就是讲中国的文化,可能更深层次去总结它。
    中国文化里,实际上现在一批新的孩子,我不知道你是80后还是90后,他们所接触的东西也是中国文化,只是混杂而已。那么在这里面,首先第一个我们不可否认现在外来的东西的确是强势文化,就跟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以后,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喝星巴克,因为舶来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消化了可能也会变成中国文化。有一点,我们中国目前不是缺少什么文化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在教育体系所培养的设计师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太过于浮躁,太过于拜金,时间最短的,价格最快的,就是说所有的事情不是深思熟虑,有质量的,一步一步,按照一个科学的方式里做。
    目前最快的结果就是抄,就是拼。我想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出现一个新的东西,马上就会在中国出现,马上就会拷贝,无论是所谓的参数化设计铺天盖地。昨天老李给我搞了一个他们最近四校联盟做的东西,我看了一下,有2/3都是受这样的影响,仿生的、曲线的,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现在不是中国文化的问题,而是我们现在这一代孩子急功近利,就像我们国家缺少诚信是一样的,现在假文凭的问题,北大假博士论文的问题,已经发展到整个学术界都在玩这个东西,太可怕,所有高考的孩子要作弊,他想到第一个问题是走捷径,这是非常可怕的问题。假如他们今天再来做中国文化那是在糟蹋中国文化,宁可先不要去做,等他们缓过了精神再研究它。所以我觉得整个中国设计界的问题,比如姜峰在做老板,我现在都在打工,丁琦知道,我是中国唯一一个从事设计的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人,到今天还在打工。
   
    主持人(丁琦):但不代表身价是打工的身价。
   
    王琼:我觉得关键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如何,这已经不是中国文化了,中国文化原来文人的清高,不管现在媚俗也好、媚事也好,中国人原来对俗是很反感的,现在反过来是全世界最俗的民族。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他再去研究你所谓的文化,像西安是多好的地方,我们不要去讲它本身历史所赋予它的东西,又是本身中国地理的中心,而且就它本身所特有的属性都是一些让人非常值得骄傲的东西。但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这拨人里面一旦有一个一夜之间谈了一个两百万的合同,这边拿着十万元的合同就坐不住了,已经变成一个非常非常浮夸、拜金、急功近利,所以在这个年代中,你要再谈文化。如果有一天,有一批人能够不爱钱了,我知道现在有几个人是这样做的,那中国的设计可能会进步。你说中国文化,不管面积宽与窄,据我知道,高老师也好,我也好,我到现在除了一些商业性的设计,做一些西方的东西,我基本上一直都在做中国的东西,我自始至终没有放弃。
  记者:刚才几位老师也说了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是设计师,想问一下现在抄袭已经很严重了,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比如某个大师刚出了一个作品,马上在中国铺天盖地都有,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可能每年都有好多毕业的设计师,可能做两三年就不做了,或者改行做别的了。中国设计这一块门槛真的很低,但是大家不知道设计师的出路到底在哪?
   
    王琼:原来我在苏州(香山帮),我认识一个师傅,虽然没有正式拜过师,但是他一直是我心目当中的师傅。在中国学木工,我们不要讲原来的开车培训,变成现在的45天。原来的拜师学艺没有十年是出不了门的,现在不要说木工是通过十年,现在大专两年出来就能变设计师。我们先不要讲你的出路,就讲你两年的时间这样一个低成本,你就要混到一个高水平,可能吗。一个原来做木工要十年才能出师,早起晚睡,帮师傅选料,泡料,开料,到他真正拿一手绝活出来,没有十年工夫根本出不来,我们现在十年已经博士了。当然现在社会在进步,首先就从时间观念所付出的劳动,你还讲什么出路呢。我认为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毕业了以后,一个人跨出校门,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一个规划,作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对于你的定位和目标是非常远的。
    我曾经跟(刘国生)老师就是前五年、后五年的问题,包括我们现在培养的方式是精英式的教育,还是普世的教育,这里面就有这样一个差别,如果短平快,迅速输出,那不叫设计师,就叫设计工匠,CAD可以画一个非常一流的高手,但是真正要画到节点,还是永远没办法到位。所以我说时间,关键由于我们心态不好,把你所付出的时间已经化为最短,然后又要获得最高的成果,可能吗?永远不可能。做事、做人都不是这样的,你没有几十年出不来的,真的是出不来,尤其是设计。不是我玩两个概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今年已经50多岁,我到现在觉得还是有些事情想不透,还是控制不住,真的是这样。
   
    姜峰:他当了大师以后,就不想让他后面人成为大师。
   
    王琼:这个话不对。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无限量的潜力,但是首先我觉得你认为的出路,如果要是想着出路,你不会有出路,你只有踏踏实实认准一个路,把你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的解决透,别人只是解决了一个线条,你解决了三个线条,别人认识一个材料,你认识三个材料,别人在草图阶段,一草的时候,导师推翻了一次,你画五次,让他推翻五次。我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同样一个平台上,如果一个成功的人,我非常相信天赋是存在的,但我们如果没有大量的付出,挑灯夜干,没有这样的付出,你不会建立这样的底子。在这个圈子里面的人,我不是学设计出身的,我文学底子很好,我绘画也画的很好。原来小的时候,我帮家里画图就画古建筑,所以室内为什么能转得这么快。不管哪一个行业,当时在意大利培训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很年轻的老师,大概37、38岁,做的项目非常好,你之  他在前几年周游列国的时候,包括今天讲的安藤,他从欧洲回来以后完全不一样,他原来是做木工的,你好好翻翻他的资历,能有今天的这个感觉,包括他对空间,对光,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感觉出来的,但是他先想到了,你今天再去翻版一个,一点都不稀奇。我的意思出路在哪里,就是在自己脚下,就是这么一句话。
   
    主持人(丁琦):王老师的意思是你可以去学学木匠。
   
    王琼:真的是这样的,你只有动手做。我们现在学生的作业,去年我们搞了一个座椅设计,不管牢不牢,但做出来的东西,他一旦选到料了,我们现在在座都是设计师,你说一把椅子靠CAD的图,这个椅子我觉得做得非常糟糕。比如CAD我们要画一个19度抛斜和12度斜线的弧线怎么画,CAD画出来,根本不能够解决你要的舒服的程度。我最多一把椅子打了24次样,在我们厂里。CAD图画完以后,我开完码单还要靠工人师傅放样,但是你一旦自己做了,你就知道什么问题都能解决。首先你知道你选料的时候,它的机理方位,你是横切面还是竖向的,你对机理就有感知了,否则你画图的时候,永远不摸那个东西,它也不会摸你的。
    去年我记得在大会上讲了一个(软质),如果一个搞设计的不知道(软质)的真谛所在,你永远玩不到位,因为我们是有触觉的,甚至还有味觉,还有视觉。一个设计要玩到位的话,必须要走这条路。所以你的出路在哪里,你手不断做那些东西,不断摸那些东西,你才能有出路。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