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案例 » 居住空间 »小空间,大生活

小空间,大生活

点击: 53422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0-08-18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欧洲一些建筑师想到了最少生存需求 (Existenzminimum)这个问题;他们为工人阶级设计并提供了很小的标准化的公寓。他们的目标是为社会最贫困阶层设计住房。这些要求是由德国建筑师 Walter Gropius提出的,他注意到一个问题,住房、空气、照明和采暖,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所必须的;他将“人们生物学上的需求提成到通风、照明条件以及很小的居住空间,特别是如果这个空间经过技术上的正确处理”。最少生存需求 (Existenzminimum)计划,于 1929年向国际现代建筑协会进行提案,提案内容是一个高效的双层公寓(公寓内带有楼梯)。这种住宅类型随后又衍生为两个维数,从而使得标准化成为可能,成本得以降低。超越最少生存需求 (Existenzminimum)哲学的是标准化的影 响,从那时起,它一直影响着房屋和塔楼的发展和设计。最少生存需求 (Existenzminimum)的房子成了适合普遍大众的无所不包的成套消费品:客厅、餐厅、(法兰克福)厨房、卫生间、洗衣机,以及后来出现的冰箱、电视和汽车。这是最小楼层面积与获得各种消费品的最好结合,它使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甚至在理想情况下,他们成为中产阶层的一分子。这样我们必须明白,追求生活空间里的最低要求,已经比在相对较小并且高效的城市里追求人类进步,更显得重要。当然,就个人而言,人们的生活质量正由于各种新产品(如今的电脑、手机和节能电器)得到提升,但在本质上,最小生活空间的质量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融入到这个生存空间里,而不一定是如何设计它,或者它与周围的环境存在什么关系。

 

小空间,大生活3
 
小空间,大生活4

         而正是在与最小生活空间的斗争中,创造最小城市空间被一种奇怪的方式引领着。按照这种奇怪的方式,许多大型城市、郊区、房产开发都犯了重大的错误;最小生活空间——基于经济和财务参数,而不是生活水平——被设计到环境质量最低的城市和户外空间里。室内和室外生活空间的关系遭到阻断,两者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它不被我们当今生活的时代所探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考虑生活空间大小和城市空间密度的关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elos Three(跨学科的智囊团,重要成员包括如希腊建筑师 C.A. Doxiadis,美国哲学家、建筑师及发明家 R.BuckminsterFuller,瑞士历史学家及建筑评论家 S.Giedion以及英国历史学家 ArnoldToynbee)出版了一本书,名为《都市环境中人的认同( Human Identity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其中有一篇文章名为《高密度居住》。他们对密度一词做了如下定义:“密度与干扰相关。( ......)密度可能是负面的,可能引起不愉快的干扰,但同时密度也可能是十分正面的,它强化社会的凝聚力、治安等等。密度可能决定社会交往,适当的密度对城市文明创建做出了贡献。如果没有足够的密度,人们不可能与其他人取得接触。只有当密度过高时,它才会出现问题。”
      当我们谈论空间时,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所谈论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空间;是数学意义上的空间、生理意义上的空间或者是文化意义上的空间?在最小的空间里追求最丰富的生活,无异于追求如何定义当代城市文化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与如今众多建筑师的想法相反的是,如何定义密度并没有通用的标准。因此,讨论居住空间时,我们必须具有文化敏感性;虽然
        我们倾向于相信,通过新的沟通和移动模式,人们会更加接近彼此,并且一般的生活方式会越来越相似,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差异会突然消失。空间创造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创造社会交往;这就是更美好的城市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原因。在《高密度居住》一文中, Delos Three智囊团这样描述二十世纪 60年代的社会情况:“关于密度和拥挤,重要的是要记住,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如果公共空间的密度很高(从文化意义上来看),就必须降低家庭空间的密度,或者降低城市以外可用空间的密度。因此,在各个时间周期里我们都必须考虑空间带给我们的经验:无论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一年,或者甚至是一生。经济因素和特殊利益可能会破坏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必要的平衡,是很大的危险——而这正发生在美国大地上。”
         总而言之,当我们谈论“空间增长”以及如何在小的空间里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时,我们并不需要将其看作为一种创造——数学挑战,而将其视为一个必须被认真考虑的要求,这个要求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社会交往、经济、户外空间、流动性、无障碍性、多样性和密度。我们不能仅仅谈论室内空间,而不考虑到室外空间。
« 前一页12下一页 »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