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31417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6-06-27
设计:吕永中 十年创作手稿展
几乎每一件家具吕永中都画了手稿,从一个源头的灵感小样,到最后的1:1推敲的手稿,修改各种结构细节的图纸……他几乎不用电脑,像一个机械师一般,通过纸和笔达到心手合一。
在【半木之家】一楼大厅中,有一间绘图工作室,一个巨大的画架占据了空间二分之一的面积,四周环绕着各种尺子工具、涂改液、小模型、一些铅笔稿和图纸……这是吕永中工作的方式,工作台一定要足够大,工具一定要在身边,铺开所有纠缠着的无边想象和限制条件,他要在其中找到一根线索,然后开始庖丁解牛。
灵感可以突然迸发,而不断去锤炼产品,却需要巨大的坚持。椅子是最难做的,半木最出名的“苏州”椅,从设计到定版花了两年,这几乎是中国很难容忍的缓慢速度。抛开表面的样式不谈,椅子最重要的是它对人体的承托和本身的结构稳定性。苏州椅最特别的是它的腰线,它的腰部是一个立体的网状结构,内侧非常贴合人体的弧度。靠背的弧线拉住后腿,坐垫下面有加宽的梁,用榫卯和前腿连接。在这把椅子之前,类似的实木打样就有5把,不断的改,调整结构、打磨弧度。
在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徽州圈椅的正面和侧面手稿,它们重叠在一起,具有一种充满力量的美感。一个坐骨神经图,是吕永中在分析椅子受力时对人的大腿血管的压迫曲线,这张图帮助他为椅子座面设定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展厅门口的三个橱窗中,你能看到聚氨酯模型,据说是用于汽车3D流线的模型材料,用在家具打样中,让半木的作品拥有了更多三维的圆润转角细节。
推敲产品的过程就像修行,吕永中希望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人们看到的是一条弧线、一个比例上的美感,但背后藏着很多结构上的道理。一把椅子,好看的同时,能够久坐而不累,才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它能真正流传下来的原因。
体验:半木之家
今年全新开幕的半木之家,是继北京「半木空间」之后,半木对当代东方生活的更多诠释。器以载道,吕永中希望提供的不仅仅是器具,而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而器物在其中是一个转换器或者连接点,让手工艺重新焕发一些新的生命,激发一些新的感受。
中国人有安居的梦想。吕永中认为,家是补充能量的地方,是身心愉悦的能量场,而且连接着几代人的精神传承。
工作这么忙碌,我们是否能花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的空间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呢?他在自家客厅放置了长长的木桌,取代了之前的沙发。女儿放学回家后就在这张木桌上写作业,他回家后也在这张桌子上工作。做完作业后直接铺上桌布,这张桌子变成了餐桌。晚饭后撤掉桌布,父女俩还在同一张桌子上看书,各自看各自的,随意地聊聊天,两代人的沟通就在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了。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这张桌子,父与女是联系不起来的。女儿去他的房间写作业,他蜷缩在客厅的沙发上,两个人好像都在,但是好像都不在,“我相信等她大了以后他肯定会有一个温暖的回忆,想起来小时候老爸虽然很忙,但也会留点时间,和我在一张桌子上共同做作业。父女之间的传承就这样微妙而不动声色地进行了。
有时候想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家是什么样子,半木之家提供了很多种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最新作品“茶沙发”。外国人斜靠在真皮沙发上喝红酒,而中国人爱茶,吕永中创造了一种场景,是可以坐在沙发上喝茶。这样的家具,具有多功能性,将茶室和客厅结合起来,从而隐形放大了你的居住面积。外国人的沙发大多格外松软,而茶沙发则软中带硬,通过多层不同软硬度的海绵与羽绒优化沙发的坐感,足够舒适而又不至于瘫软。这是中国家庭的礼仪需要,讲究坐有坐相。
而仅仅茶室,就有三种可能性。歙砚茶方桌用于三四位知交好友品茶聊天,砚石肌肤一般的抚触质感令人放松;八方禅茶系列有椅有凳,六七人的坐席,手工艺的苏作藤编软屉,配上背后的茶边柜,可以摆出一方独具美感的茶席;而水平线系列,则将工作桌与茶桌结合起来,适合喜欢SOHO的人们。
「半木之家」的18个空间体验,几乎满足了我们关于家的各种梦想,将生活的质感和温度融入每一处细节中。
期许:中国不缺一个商人,但缺一些偏执狂
十年来,坚持着这样完全依靠自己的团队,缓慢的一步一步走。有人说吕永中思维太保守。
他的理论则是:中国不缺一家上市公司,也不缺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家具公司。中国缺一点偏执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很大的产业,但依然在以一种低水平的方式往前走。
偏执的意义在于不会轻易被路上的诱惑和方式同化。在半木的基因中,是从创造本身出发而生长。十年历程并不长,面向未来,吕永中仍然会坚持静下心来,去投入式的经历,继续往深处走,这大概也是他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