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新模式办学的可持续化建设”教育建筑研讨会 成功举办

“新模式办学的可持续化建设”教育建筑研讨会 成功举办

点击: 31167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4-08-06

      2014年7月26日下午,“新模式办学的可持续化建设”教育建筑研讨会如期举行。活动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和上海新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主办。研讨会邀请了众多教育运营机构、办学、建筑、融投资等方向的专家一同探讨新型办学教育的校园规划设计、管理建设和育人培养。

      姜晓勇:“中国梦”的教育建筑思考

      在近30年的校长生涯中,不论是在哪所学校,姜校长都会花很大精力改造校舍,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为什么不能设计适合师生发展的及教育建筑”。他认为“美育”最重要的是生命美、生活美,它应该以人发展为本,想将建筑美学的内涵体现在教育中,首先就要适合师生发展、使用。而什么是以人发展为本的建筑?比如一个好学校的图书馆的功能应该延伸到整个校园,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有方便阅读,而如何通过建筑实现这个功能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姜校长认为应该取消图书馆建筑,把图书馆的功能体现在学校所有建筑之中。

      另外细节成就完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比如楼梯、卫生间、走廊宽度等设计不只是要满足标准尺度,还要服务于使用人群的需要。建筑的美学应该体现在细节上,好的建筑必须思考对生命的尊重,并提供师生一种无声的语言。其实对于办学者来说,更考虑师生的安全和幸福,并将教育理念融汇到建筑语汇中的建筑,才是最完美的设计。

姜晓勇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校长

 

      陈宇:教育建筑,让教育更美好

      学校、教育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好的教育建筑能为教育事业提供正能量。在这些年的实践思考中,陈总认为有三个“不相称”。第一是教育建筑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速度的不相称。我国在建筑投资、建造水平、装修程度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同时期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正说明教育建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投资学校、建造学校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远大事业。第二,教育建筑专业化程度和当代建筑设计总体水平不相称。中国建筑设计在不断进步发展,可是细分到专业的角度,如教育建筑,建筑师往往不能静下心从学生和教师这些使用者的角度进行研究,所以除了泛泛的教育书籍、院校论文,缺乏深入的研究,第三,教育建筑的管理人才和建成数量不相称。教育建筑要进步,跟甲方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今天的论坛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的同行关注教育建筑,共同推动教育界的进步。

陈宇 上海新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之后,陈总又结合项目总结出优秀教育建筑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特点”。

      一、完善合理的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决定人流,人流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所有的一切。教育理念影响教育规划形态的不同,反过来,教育建筑对于教育理念也存在影响。如果按照现行规范很容易过分强调功能分区,而造就千篇一律的校园规划。规划过程中要讲究建筑与户外相互交错、建筑内空间比较固定、建筑功能相对独立、自然采光通风的特点。

      二、历久弥新的校园形象

      好的建筑形象能给学生一种正面的激励和希望。教育建筑不在于豪华,而在于学校的文化内涵。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当地特色,将建筑融入当地建筑元素和建筑文化,为学生带来亲切感,这样的学校才应该是未来主流的学校。虽然大多校园讲究元素上的统一,但统一并不表示一样,也许只是在气质上的相对统一。即使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也要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物。

      三、精心体贴的建筑细节

      精心体贴的建筑。比如考虑到美观和学生安全楼层梁和斜梁尽量不现在内墙上;另外所有墙角都做成弧形护角,造价不贵还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另外,教育建筑的晚装修也非常重要。很多国际院校在装修上的投入甚至比建筑上的投入还要大。精装修一方面考虑到安全问题,其次也体现了一种品质、一种精致感、一种人前态度、一种美育,甚至是职业精神的体现。一个有底蕴的学校,应该关注每个角落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亲切感。

 

« 前一页123下一页 »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