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案例 » 文化类 »寻找肖邦

寻找肖邦

点击: 37752 次 来源: 时间: 2011-06-23

 

         冬日的华沙街头,淡淡的阳光温暖着克拉辛斯基宫屋顶雕塑苍白的面孔,冷冽的空气中隐约响起钢琴清新而忧郁的旋律。穿着厚重冬装匆匆而过的行人,不自觉地驻足聆听——哦,是肖邦。这个城市为了纪念他的诞辰200周年,在他曾经流连的地方摆上了10把黑色的音乐长椅,长椅由瑞典花岗岩制成,内置多媒体音乐播放器,人们只需触摸播放键,就能听到肖邦15首经典的钢琴作品片段。坐在1号长椅上,眼前的广场是波兰大剧院旧址,肖邦曾在这里举办过最后一场在祖国的音乐会。如今他的英灵是否会再度回到这片熟悉的地方,喝杯咖啡,等待电车,产生新的灵感,构思新的乐章;而那些热爱音乐的人们,又如何循着旋律的指引,寻找肖邦,寻找那一缕虽然逝去但从未消散的诗意。

 

            一场名为“肖邦的明信片”的展览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现为国家图书馆的克拉辛斯基宫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巴洛克建筑之一,在蜿蜒的浮雕线旁不知何时多了一枚“钢琴黑键”,走进去便进入了一个完全由肖邦音乐构建的世界。

 

         德国散文家海涅曾如此评价肖邦:“他既非波兰人,又非法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属于莫扎特、拉斐尔与歌德所代表的更高的境界,诗里的梦境才是他真正的故乡。”然而这样的说法似乎仅仅体现了他在音乐的成功。国人对肖邦的熟悉,更多的是他对波兰那份至死不渝的忠贞。一个艺术家,必须是一个深度思考和理性判断的人,同时也必须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这样他的作品才能不受任何染指,在艺术上达到纯粹的造诣。走过黑色的地毯,穿过一条白色的通道,头顶的马灯照亮了19世纪的泥泞与困顿。

         “一旦我离开,将成为永别,我觉得我的离开只是为了死亡。”1830年,肖邦决绝地告别了留存他所有少年记忆的华沙,奔向动荡不安的人生旅途。展厅里泛黄的音乐手稿摆放在黑色展台的玻璃柜里,人们凝神屏气,悄然低语,就像害怕惊动了上面的音符。展台被纯白的大理石雕塑包围着,那些体态丰美、神情坚定的战士仿佛在守卫着这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像贯穿整个展览的浅色复合板条在空间中自由地舒张,在人们头顶弹性地跃动,换来相视时会心一笑:这里是他的第一个即兴创作。仿佛是着魔的乐谱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就像肖邦广为流传的《夜曲》,它不是为了献给某一个现实中的姑娘,也不是故作优雅的风情,只是孤独的咏叹。纵观音乐史,只有肖邦能够用这样的柔性打动全世界的耳朵。特殊的灯光将这些复合板条投影在天花板上,令人感觉到周围的一切似幻似真,就像肖邦的音乐令人如痴如醉。其实肖邦可以生活在任何一个世纪,他的音乐很少有明显的倾向性,只是一种心灵的颖悟。可以说,肖邦的音乐就像隐者内心的独白。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亦如同一首时而急促时而宁静的钢琴曲,无论是他与乔治·桑的爱情,或是贫苦与病困的流离。

          也许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难以捕捉到他的身影,即使他的身影因为承受了太多伤痛而变得消瘦脆弱。从1830年离开华沙到1849年10月17日于巴黎逝世,肖邦再也没有回过波兰。可是,所有与“波兰”二字有关的一切都足以令他的心跳加快,他为波兰爱国诗人Stefan Witwicki的作品The Sad Stream谱曲,加入巴黎的波兰文学协会,勤于研读波兰文学,他创作的玛祖卡舞曲被李斯特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这都使经历苦难的波兰人心里充满了力量与希望。踏上展厅一旁的楼梯,光从台阶的缝隙放射出来,划破了黑暗,精心设计的楼梯象征着打开的乐章。即便是颠沛流离,离家失所的时候,肖邦的钢琴都是浪漫的,他用音乐告诉人们什么是美,什么是崇高和伟大;而那些邪恶与残忍的,在这一节节扩大的光束中无所藏匿、无所遁形。

 

         爱上肖邦是顺理成章的事,他的音乐华美而单纯,用最凝练的形式,表现最强烈的情绪;浩瀚无涯,奇谲恣肆的幻想,像晶体一样明澈,音乐忽而无忧无虑,心花怒放,忽而凄凉幽怨,惘然若失。在他的作品中,爱好抒情的人能发现无穷的诗意与感情;爱好史诗的人能找到战斗的勇猛和冲动;喜欢古典精神的人可以欣赏到适如其分的节度,条理分明的结构;长于技巧的人会发现那是最能发挥钢琴特性的作品。他的音乐没有贝多芬的雄壮,没有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不及莫扎特的欢乐,有的只是诗意般柔美、细腻和伤感,称他为“钢琴诗人”再不为过。在最后的展厅我们找到了他:凌乱的复合板条在这里渐渐被梳理为规律的波动,代表肖邦音乐风格稳定和成熟的时期。他的4首谐谑曲与4首叙事曲,堪称为浪漫派独立性大型乐曲的典范,这些作品结构庞大、乐思宏伟。展厅中央,黑色的长椅环抱出一个下沉感的空间,我们仿佛被旋律指引而来,却在尽端跌落于肖邦音乐的漩涡。他留给这座城市数不尽的艺术财富,就在这里,在黑与白、生于死之间,让我们领悟到他与音乐相伴的一生。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