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德国设计在中国--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理解文脉

德国设计在中国--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理解文脉

点击: 30606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0-12-30

 

德国设计在中国
    罗昂是一家国际性的建筑设计公司,扎根传统德国设计。但什么是德国设计?一些人可能会想到黑色的丛林风格的半木结构房屋,但这已经不再是当代的德国设计了。我们知道德国设计是一种方法,而不局限于某种风格。外表并不是德国设计的核心,重要的是过程,是设计方法。
    就我们理解,如何将建筑与城市文脉相结合是建筑设计的一大挑战。好的设计不仅仅要融入现有城市文脉,更将改善场地及其周边的环境。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真正了解场地和周边情况。
    德国设计的根本是理解。然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管理众多复杂的信息。谈到对城市文脉的了解,很多因素都涉及其中,建造形式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还包括经济、社会、气候、当地文化和未来发展,这里只列举了一部分。为了能够有效管理这些复杂的信息最终获得正确的解读,罗昂成立了内部的研发团队帮助设计团队开展工作,研发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调研与建筑相关的各类主题,研究城市环境。
    为了展示德国的设计方法以及实际操作的情况,以下我们重点介绍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都是近期完成的,都位于上海,都是改造项目,之前都是工业建筑,改造之后都以办公作为主要功能。这三个项目的设计都是基于广泛的研究和对项目的充分了解,是德国设计的典范。第一个项目是位于静安区的800秀,第二个是位于法租界的永嘉庭,最后一个是我们自己上海的新办公室。在介绍这些项目之前,我们将先阐述我们对上海改造项目的认识。
Designers_FK-&-WF
Designers_FK-&-WF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理解文脉  
编辑:沈艳婕 设计:Logon   图片:Logon事务所提供  
    上海的城市轮廓由灯火辉煌的描绘而成。这些建筑象征了上海的复兴和其在全球的金融实力。但另外一个发展中的事物可能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上海这个城市所经历的变迁,那就是创意园。要了解上海的创意园现象,你必须了解其在城市文脉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个创意园区出现在大约十年之前。这些建筑分布在城市中心主要区域的闲置工业区内,被改造并重新利用,成为了办公的又一选择,改造后的建筑通常具有吸引力且经济实惠,供建筑、时装、摄影、广告和媒体等创意类公司入驻。创意园从不同的角度改变着城市的景象,已经毋庸置疑地融入到了整个城市中。现在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创意园区已经超过100个,实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创意园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海经济形态的转变。在过去20多年中,上海由一个以第二产业主导的城市转型为第三产业主导的城市。这种转变给社会结构、价值、前景带来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还包括城市的面貌和城市轮廓。
    后者则发生了更突然、规模更大的转变 - 从布满烟囱的工业建筑到反光强烈的玻璃幕墙办公大楼。正如从蓝领到白领的转变,城市建筑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结构的转变息息相关。
    灯火辉煌的高楼见证了时代的转变;每个创意园区的背后都充满了故事,是时代交替的缩影。就在同一个地点,十年之前人们在那里制造机器,而现在人们使用计算机在工作。身着卡其色制服的工人们在食堂排队领饭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咖啡馆。之前人们轮班辛苦工作,为的就是挣到养家糊口的钱,而现在,这里坐满了的公司的员工,通过工作激发创意。正式这种过去与现在强烈而充满张力的对比,使创意园区变得独一无二。 
    从设计师的角度而言,建筑再用的不同方面决定了空间的独特性。对改建项目来说,老建筑已经拥有其特定用途,而要将一个全新的功能主题融入这个空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的功能需要不同的空间组织,交通衔接,平面布置,供采光和空气流通的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根据所保留建筑重新进行考虑,甚至要在新与旧之间找到交点。
    建筑改造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将有既定用途的建筑改造成一个创意和灵感迸发的空间。建筑师只有了解老建筑才能正确的进行改造,而不是背道而驰。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新的但风格不一致的幕墙加于老建筑之上,这样不成熟的改造方法只会导致与最初目标所抵触的矛盾结果。改造的艺术在于新功能、新结构、新设计与现有建筑的完美结合。改造的根本原则是保留,只在必要的时候对老建筑进行修改。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