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津梅栈道,香港钻石山火葬场,天津张家窝镇小学,大唐西市博物馆入围最佳建筑奖
11月7日,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初评会在北京举行,经过一天激烈的讨论及投票,杰出成就奖、最佳建筑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青年建筑师奖、建筑评论奖、组委会特别奖等六项大奖的19个入围作品(人)全部产生。其中,台湾津梅栈道、香港钻石山火葬场、天津张家窝镇小学、大唐西市博物馆入围最佳建筑奖。
临时增加最佳建筑奖入围名额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成员12名,本次初评会除台湾提名人——淡江大学建筑系主任、台北市美术馆馆长吴光庭,及《世界建筑》主编、清华大学教授王路因出国未能出席外,其余10人全部到会。
初评会开始后,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主任赵辰表示,为了方便评审思路的明确,他就评审原则等问题进行了重申,并组织大家对评审方法进行了细致地讨论。其中最佳建筑奖的入围作品的数量的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
按照《中国建筑传媒奖章程》,所有奖项的入围作品皆为3个,最佳建筑奖也不例外。对此,赵辰表示,建议各奖项的入围名额可根据参评作品的质量和实际数量进行小幅度修正。他称,今年最佳建筑奖的参评作品数量之多远远超过2008年(今年为51个,2008年为19个),质量和2008年相比也有提升,且最佳建筑奖是中国建筑传媒奖中最为重要奖项,也是最受关注竞争最为激烈的奖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提名最佳建筑奖入围作品名额增加到4个,这也让终审评委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他的这一提议得到其余各位提名人的赞同,并全票通过。
最佳建筑奖入围作品经三轮投票才产生
中国建筑传媒奖总策划人表示,大奖只所以仅用一届就在业界有了广泛的影响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评奖程序设计上公平、公正。在本次初评会,这一原则再次得到体现。
组委会为初审评委提供了所有提名作品(人)的详尽资料,并且提前两天让初审评委进行了解。在初评会现场,大奖组委会亦为初审评委备齐了所有提名作品的参评资料,并辅以PPT、网络浏览等多种了解作品的方式。且在每个奖项开始投票前,提名人需先删除提名项目(人)的详细情况,并陈述提名理由,申报晋级的作品(人)则由大奖总策划人进行陈述,然后再进行投票。
在投票环节,10位评委分别写下自己认可的入围名单,汇总后如果因为票数相同无法决定,则将得票最少的几个项目和个人去除,并重新进行投票。这种经过10位评委一致认可的投票方式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但相应地增加了工作量: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了多轮投票,评选难度最大的最佳建筑奖更是耗时三个半小时,经过三轮投票才最终确定。
评委考察自11月13日开始
初评会结束后,提名及初评委员会就评审流程进行审议。大奖总策划人表示,因初审评委和终审评委两个团队完全没有直接的沟通和交流,这十分不利于大奖的评审,因此建议大奖的章程作一定修订——从第二届开始补充提名及初评委员会参与终评,以增强两个委员会之间的沟通,这一提议得到大奖赞同并通过。因此,本届大奖提名及初评委员会主任赵辰将和大奖终审评委一起参与入围作品的考察和终评工作。
据大奖总策划人表示,今年的评委考察将自11月13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11日。在这期间,7名终审评委将对最佳建筑奖及居住建筑特别奖进行实地考察。
中国建筑传媒奖由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发起主办,本届由光耀集团全程赞助,是中国首个由大众传媒发起主办、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的建筑奖,是中国首个倡导“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建筑奖,口号为“走向公民建筑”(“公民建筑”是指关心民生,如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问题,在设计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建筑作品)。
现场声音:
王明贤:以弃权表达对中国居住建筑现状抗议
投票进行到“居住建筑特别奖”的投票环节,现场工作人员只收到9位提名评委投票,随后王明贤表示弃权。王明贤表示,在提名时他就没有提名,现在他也拒绝投票,只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对目前中国居住建筑的现场不满。他认为,当下住宅开发真正能做到具有社会意义,考虑到环保等问题,充满人文关怀的项目实在太少,他要用弃权来表达对目前中国建筑状况的不满。
相关新闻:
第三届大奖提名委员会主任产生
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初评会议结束后,在场的10名提名及初评委员会委员对第三届委员会主任进行了投票选举,最终《建筑师》主编黄居正以6票(逾2/3)当选。
黄居正随后表示,通过第一届及第二届大奖的运行,证明了目前提名及初评委员会的工作是公平、高效的,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且目前提名委员会成员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深圳等地,在地域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第三届委员会成员暂将维持现有的团队不变。
入围作品(人)名单:(顺序按得票数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