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筑界奥林匹克之称的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大奖揭晓
中国建筑师首次获得奖项
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好建筑?号称“世界建筑设计领域的奥林匹克”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答案——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用细如银线的钢丝建造的“看不见的建筑”以及巴林王国三间透风的小木屋,夺得了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两个最重要的奖项。告诉人们:真正美好的建筑,其实可以抛却一切浮华,却唯独不能缺少一颗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人类对自身感受的守望。
双年展首位女策展人
“命题作文”激发无穷灵感
每一届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都会有一个主题,今年的题目是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策展人,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定下的——“相逢于建筑”。
妹岛和世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刚刚获得了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茨克奖,她也是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历史上的首位女性策展人。就像她设计的那座“新劳力士学习中心”——没有墙,是一个波浪形的空间,一栋高透明的建筑——一样,她是一位以空灵的建筑风格著称于世的女人,所以,当她公布了这个玄妙的主题,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这个“命题作文”激发了全世界艺术精英们无尽的灵感。双年展的主会场之一军械库展馆,因此几乎变成了一个游乐场:
建筑师近藤哲雄和马蒂亚斯?舒勒则联合打造了一朵真实比例大小的云。参观者可以沿着精致的钢铁坡道,缓缓地步入4.3米高处,享受云端漫步的滋味。人们不仅可以触摸身边的云朵,而且云朵还会因为人们的触摸而调整姿态——生成、形变、甚至消散。建筑师近藤哲雄想借此提醒人们,地球生态是何等敏感,我们的每一举措其实都与地球彼此牵动着……
最佳项目金狮奖:
看不见的钢丝房
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的作品博得了最多人的赞美,他名叫《空气中的建筑》仿佛是一件向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致敬的作品:14×4×4米的建筑模型,所有结构都是用细如线丝的金属钢筋建成。它和一个真正的建筑几乎一样,包含了圆柱、梁和支柱的架构,但又缺乏具体的物理形态,是一个绝对透明的空间,仿佛漂浮在空气中一样。这件作品获得了本届建筑双年展金狮奖最佳项目奖,但是在展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倒塌了两次,其中有一次是因为一只迷路的猫忍不住在里面转了一圈造成的。闭路电视记录下了这只猫毁掉“看不见的城市”的全过程。
相逢于这样的场景下,是种迷人的体验。但是,这是建筑吗?有评论家表示充其量这些作品只能算作“小趣味”。然而,也有人认为这届建筑双年展做出了极有益的尝试,提供了一个为未来建筑进行研究和实验的舞台。“它证明了建筑师可以激活这样一个空间,让人们停留下来,并且感觉到自己活着。”这似乎正是妹岛和世想要传递的信息。
最佳国家馆金狮奖:
巴林王国馆四面透风的小木屋
“绿园城堡”是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固定的国家馆展区。今年有52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参与展示,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来阐释“相逢于建筑”这个主题。来自海湾地区的巴林王国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这个美丽而富庶的小岛国并没有重金打造自己的“国家馆”。他们的策划团队专门拜访了一些老渔民,让他们回忆在巴林王国还没有依靠石油发迹之前,这个国家的建筑是什么样的?然后,建筑师根据这些原生态的记忆忠实复原了三间古老的建筑——它们是巴林渔民们曾经住过的小木屋,类似东南亚常见的奎笼。
三间有些简陋、四面透风的小木屋却给参观者带来了最大的惊喜。人们随意地走进走出,累了就席地而坐,静静地看一会儿电视:上面巴林王国的老渔夫正在向人们娓娓道来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愉悦和吸引人的地方,人们很自然地想要在那里闲逛和休息,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感受到巴林的文化和传统,了解到我们与大海重要但是脆弱的关系。在巴林王国,近几年因为填海,这种传统的木屋现在已经消失了……”巴林王国馆负责人之一哈利?古格教授表示。
大巧若拙的巴林王国馆获得了评审团的青睐,他们认为这小木屋表面上看仿佛是一座“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却以谦逊而深刻的姿态将建筑物和自然融为了一体,并“感人至深”。
组委会特别荣誉奖:
来自中国的“衰变的穹顶”
在此次出征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团队中,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凭借作品“衰变的穹顶”获得了组委会设立的特别荣誉奖。成为以个人名义登上这个世界第一大建筑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和巴林王国馆有一些相同:“衰变的穹顶”也是一个乍看上去有些粗糙的作品:王澍用粗陋的小木条在室内搭建了一座镂空的“穹楼”。这是一个非常轻盈的结构体,并且以一种对环境零负担、十分高效的建造方式完成。造价低,搭建和拆卸也很容易,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王澍在三个助手的协作下,用三天就完成了这个作品。王澍表示,虽然“衰变的穹顶”从表面上看是西方式的教堂造型,但它的搭建方法上却渗透了很多中国建筑的手法。“未来中国乃至亚洲的建筑,都需要从自己的根源出来,延出原创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