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更新中国建筑五宗“最”

更新中国建筑五宗“最”

点击: 30572 次 来源: 东方早报 时间: 2010-09-13

田子坊

田子坊

  日前,由《都市论坛》评选出的40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项目在《更新中国》展览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民众展出,在沪上掀起了对“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关注和思考。

  作为“德中同行”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论坛》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举办了7场围绕建筑与城市发展的主题讨论活动,就“可持续城市规划、绿色节能建筑、历史联结未来、社会责任与低造价建造以及文化与艺术中的可持续性”等五个系列主题进行了讨论,最终40个最佳实践案例脱颖而出,在此次《更新中国》展览中与公众见面。
  细数这40余个项目,地处上海的项目就占到了三分之一强,本报记者从中挑选了五个特点突出的优秀作品进行“缩微版”展览重现。
  “我们希望把它们作一个拼图式的呈现,我们想涂绘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最新的理念和实践。”《更新中国》策展人李翔宁在谈到这些项目时说。
  按照西方标准来看,这些项目或许未必是最好的可持续发展案例,但它们却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症候的犀利体现,也是中国本土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的多元化尝试。
  拿李翔宁的话来说,“尽管许多尝试还处于一个不断调试和自我纠偏的过程中。然而,这正是当代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恰当写照。”
  《更新中国》是一个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议题的建筑、艺术展,展览将从2010年9月5日持续到10月5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原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展示。
  “最富草根精神”旧翻新项目:田子坊
  提起田子坊,上海人恐怕无人不知,她是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特色的社区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就逐渐成形的街区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再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建筑,建筑类型也是丰富多彩。拥有多样城市空间的田子坊,与百姓生活紧紧相连,它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更无须多说。而1998年以来,古老的田子坊更焕发新生,当地住户自发出租底层建筑空间作为文化创意设计公司、特色商品店和餐饮,创造了一个极其富有活力的城市特色地段。
  本会上演的大规模拆迁,被富有生命力的草根文化和商业精神所避免,这片特色里弄街坊更成为上海文化和旅游的重要地标。老上海的历史空间以一种“自下而上”的路径重获文化活力,它的自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也从此天下尽知。
  “最令人动容”的低造价项目:西藏阿里苹果小学
 
阿里苹果小学
 
阿里苹果小学
 
  在西藏的宗教圣地神山冈仁波齐峰脚下,有一所用鹅卵石“垒”起来的小学校——阿里苹果小学。远在海拔4800米的西藏塔尔庆(音)乡,建筑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当地仅有的建筑材料——卵石,又对当地的太阳能技术加以研究使用,低成本、低能耗地建起了这所满载着西藏孩童求知希望的小学。校舍除了平整的水泥屋顶和正面的太阳能玻璃幕墙外,墙和地面都是由鹅卵石做成的砼砌块垒砌而成。
  鹅卵石的挡风墙既免去了其他建筑材料的运输麻烦,又能够有效抵抗大风,使得校舍在年大风天数逾150日的恶劣气候里安然无恙。而且,平坦的地形由于墙体的进入,视觉密度和空间丰富性大大增加。进入到校园空间的人,在任何位置都能望见神山冈仁波齐峰,在神山庇佑下的西藏阿里苹果小学确实是“最令人动容”的社会责任与低造价建造项目。
  “最精打细算”的规划:同济大学校园
 
同济大学校园
 
同济大学校园
 
  同济大学自2003年起提出“创建节约型校园”以来,各类最前沿的科技节能手段开始入驻校园,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科技节能、管理节能和节约与人三位一体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体系。譬如我们随处可见的照明系统,同济校园的大草坪就极尽节电之能事,同普通灯具相比节能20%左右;校园内的路灯基本使用自主开发的路灯节能器,每天仅在前半夜开启5小时的标准设定一下子就省下了原来用电量的一半,一年总共可以节约用电45000多度。2007年,同济大学被列入国际建设部全国唯一的“节约型校园”,获称“最精打细算”的可持续城市规划项目真是当之无愧。
  “最异想天开”的绿色项目:可乐宅
 
可乐宅
 
可乐宅
 
  位于上海创研智造总部基地的“可乐宅”,看起来颇有结构主义现代感,采用的建筑材料竟然是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易拉罐。在选用易拉罐作为表皮的同时,也改变了易拉罐的属性,它不再是工业生产和消费的终点,而转变成为一个新的起点,会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建筑材料继续存在下去,彻底颠覆了以往使用后即回收的简单模式。可乐宅实现的回收再利用模式进一步节省了回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能源消耗。宅子内设的太阳能系统使建筑的热水供应得以实现,而巧妙设置的集中风井令整体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不愧是绿色与节能兼备的再生好建筑。
  “最天人合一”的文化项目: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人文环境艺术项目
  把机场变为流动的美术馆,这实在是个不错的主意,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人文环境艺术项目就把它变成了现实。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现实中,设计师力求最大限度地促进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结合,让人文环境艺术在前面改建的机场环境系统工程中落地开花。该项目的最终目的旨在保证原建筑功能完整性的同时,让艺术与环境共鸣,让旅客与艺术融合。
  浦东国际机场将以文献艺术展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机场空间的文化艺术形象,力图打造大型交通枢纽公共空间环境人文艺术植入的范本。这些机场航站楼内的艺术不仅是浦东国际机场人文环境艺术项目的延续,也再次实践了艺术、文化和公共空间的和谐共生,为现世代的“天人合一”作了最佳注脚。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