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直到1978年,振兴一时的民族工业史留下15栋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精致华丽的木质顶梁结构的工厂长廊,二三十年代的殖民风格的别墅以及六七十年代的办公建筑。
“尊重地对场地的新、旧元素进行融合。孕育出一处非感性又不易忘却的、新旧重叠的建筑群!”在设计之初,负责园区改建设计的罗昂建筑设计团队很快明确下设计概念。建筑师Frank Krüger说:“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不必要的东西祛除,恢复建筑最初的面貌,并辅助一些配合新功能的配套设施。因为建筑本身就已经很美了,我们的设计不需要画蛇添足。”
除了让原有老生产车间承担最主要的展示发布功能外,建筑师将园区北翼的原铸造车间、联体小洋房,设置成餐厅、画廊、剧院等开放式的对外服务的商业设施。保留下建筑内部如地面马赛克和壁炉等原有细节;园区长方形主展厅后部的一个很大的展示区域,则可以为设计师或是相关的设计工作者展示自己的作品所品;园区的南翼基地内标准的旧工业厂房,四栋小型建筑和包围它们的高大建筑,被设置成有屋顶花园和广场区域的创意型办公楼,在两栋高大建筑之间全新加建的一个钢结构的玻璃连接塔,成为新的垂直交通要道。
经过改建后的建筑群看起来就像它们最初一般自然,然而实际上它们又都是崭新的。从一扇门、一面窗,一个小小的门把手,到一盏灯光……建筑的几乎每一个细节被精心再设计,环境中的材质、色彩、植物等视觉元素被反复使用,暗合空间的连贯与整体性。作为联系建筑与建筑的情感纽带,相互呼应的细部设计在15栋建筑风格迥异的建筑物之间催生出奇妙的对话。
徜徉在园区中,身处尺度错落变化的建筑物与通路之间,不免有种如同在迷宫里行走的错愕感,而每当穿行其间,门、环境中的小景又仿佛充当了无形的指示,引导着观者自然地在一栋又一栋建筑中行走。
搭乘园区改建中新加建的垂直楼梯或是室外钢挂楼梯,可以方便到达园区内免费对外开放的两个大小不同的屋顶天台,此时随着视线的升高,整个园区的景观变得清晰可见。在这些公共平台上,可以有私密的小聚,也可以举行热闹的露天发布会,当然这里最有风味的景观是宽街窄巷里无时不在上演着的上海最传统的里弄生活剧。
园区主入口处朝向街道的长条形建筑,是园区中最赋感官乐趣的戏剧性空间,作为原电机厂的生产长廊,建筑拥有天然的开阔尺度和结构独特的木造屋顶,后工业气息浓厚的优越场地为现代艺术品的展示提供了多方位的观赏视角,而这个工业时代遗留下的空间本身当被视为另一件属于时间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