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 美国VBN建筑设计公司首席建筑师汪克
采访编辑:马海金 整理:李斌
采访时间:2009年
汪克,1989年在深圳华森及机电部设计院接受三年半的中式职业训练,主持深圳海王大厦设计;1992年移居新家坡,接受三年半的英式职业训练;1996年开始四年旅美游历并接受美式职业训练,参加旧金山MILANO剧场和旧金山湾区BART城铁沿线城市设计;1999年至今主持美国VBN建筑设计公司北京代表处,并成立汪克艾林建筑设计(北京)事务所,获得建筑部颁发的甲级建筑设计资质;2008年起,与美国VBN公司及尚驰国际合并重组,成立惟邦国际建筑设计集团。
IDC: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问题是怎样的?
汪克:中国城市建设应该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城市人口从30年前的1亿5千万变到今天5亿5千万,中国的城市数目,已如30年前的167座变到了现在的667座,也就是说咱们新建了500座城市,把4亿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世罕见的一个成就,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建设成绩应该说是第一位的,但是在这样快的高速的发展之下,理论准备不足,各方面的发展条件跟不上,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咱们现在的新城的分区单调,功能不合理;交通网规划不合理等这些都是中国城市现代面临的很大的问题。
IDC:请您跟我们聊聊LOFT空间的起源是怎样的?
汪克:介于我刚才讲到的问题,我发现LOFT可以成为医治中国城市病的一剂良药,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LOFT他的一个起源,据我的研究LOFT在他发展的一个历程当中至少是应该有300年的历史,也许更长,也就是说伴随着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产业的兴起,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虽然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明确的规划法,但是对城市的高度是有控制的。大概是在19世纪末,在没有电梯的状况下,你来设想一下这种高楼没有人愿意去,所以阁楼基本上都拿来堆积,作为仓库使用。但是后来没想到这样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变化他找到了新的机会,获得了新的生命,这个转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大城市他们的工业转移,也就是说当年他们引以为自豪的这种制造业在战后找到了新的去所,他们发现制造业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整个社会也再向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选择第三产业,所以这些有污染又笨重又低效率的这些就转出去,这种转移出去是有益的,也有无益的,结果就造成大片城市的空白区。 SOHO是什么意思呢,他叫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实际上他是这样一个这样一个名词的缩写,所以他是一个地理概念。所以这里面就提供了一个机会,就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就看重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租金很便宜,最典型的就是纽约的SOHO,因为纽约是一个文化中心,不光是美国是一个世界的文化中心,他有大量的艺术家、画家、一些演员,或者各方当面从业的这种人员,所以他们就发现SOHO这个地方还不错,位置挺好,公共交通也都有,又在曼哈顿岛上,租金也便宜,所以他们就去了。艺术家有的是想象力,有的是一种敏感的心灵,他们虽然没有钱但也能自食其力,所以这个时候他就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这个SOHO把当时废旧的一个空间把他利用起来装饰起来,结果变成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所以做为LOFT来讲,他能够到今天这种概念,跟时尚相联系,跟创意产业相联系,他是有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他并不是说上来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也就是说在他300多年的历史当中,可能200多年都是处在一种非常卑微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最近的五六十年才开始风光起来的,所以对LOFT应该有这样一个全面的认识。
IDC: LOFT原是为了工业使用而建造的生活空间,现如今却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倾向,得到现代都市人的认同。现代理念指导下的办公空间设计升华为一种创意,一门艺术。相比过去那种格子式办公空间,现代LOFT办公空间设计有哪些更独有的特性?更多潜在的功能又是什么?
汪克:所以作为这个LOFT和普通的办公室的区别,首先从空间形态上就很容易识别,因为LOFT一般来讲空间都比较宽大,一般来讲都是两层以上的,这样一种通高的空间,有上下视觉联系的这种,他跟传统格子间的办公空间比,他在空间形态上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他的区别还不仅仅局限在着,因为这种区别的话,更多的是他所谓的他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意象。这里面首先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这肯定跟产业的转移有非常大的联系。现在LOFT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创意产业的基地的形象出现。来LOFT这种空间他受创意的制约非常非常大,如果你把想象力放进去可以说他是无穷的没有极限的,但是说如果这方面很匮乏那么他倒不到相应的效果,所以说为什么LOFT跟创意产业相联系,也是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