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肆月天 · 2021设计再校准

肆月天 · 2021设计再校准

点击: 33899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21-04-15

 

校准就是一种降低误差的措施,对我来说需要把握三个层面:澄清、匹配和协同。—— 生萌

生萌 

博洛尼 首席设计师

 

校准就是一种降低误差的措施。因为现在互联网加上生活的快节奏,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内在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要降低校准的话,通过一下三点:

第一个,澄清。我一定要向业主方澄清我要什么,统筹思维,系统地帮他考虑。第二个,匹配。我们专业化的知识要跟他有所匹配,还要有个性化专属的设计风格。第三个,协同。我们跟客户虽然是甲乙双方,但是一定要打破甲乙双方。我们彼此合作,彼此赋能,彼此成就,摘掉甲乙方的认知感,让业主方对我们非常认可。我们要追求极致,力求让业主认为这个设计是完美的,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赋能。

 

 

 

 我们做设计要随意一点,从容一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哪些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石海峰

石海峰 

置合美舍联合创始人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我有一个认识了十多年的客户,我和他碰方案一般在凌晨12点,第二天早晨他会起得很早继续跟我探讨方案。我问他是不睡觉吗?他告诉我说:“人以后要睡很长时间的觉,现在我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去。不管是玩儿,是工作还是其他。”这对我的影响很大。和朋友交流以后我认识到,我们做设计要随意一点,从容一点,有些事情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没有必要那么计较,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哪些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代设计师,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准星调到某一个固定的点或是某一个固定的素材和方向,我觉得应该是「为所欲为」的。—— 赵益平

赵益平 

山乙建设创始人

山乙山合创始人

东久饰创始人

 

作为70年代的设计师,从我们接受教育起到现在,是一个慢慢从信息封闭到信息开放的过程。还记得我曾经学建筑的教材里就有梁志天,我们最开始都学习梁志天,之后便开始从单一渐渐走向多元化。我们和这个时代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一直不停地更新校准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确定某个校准目标,如果一定要有,那么最需要校准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心态,我唯一能做好的就是我自己。

 

 

 

 

校准是一个认知自己、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在经历,寻找自己。—— 刘道华

刘道华

LDH刘道华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始人

 

前几年大量的客户老在找我说:“刘老师,你给我做一个网红拍照打卡的餐厅,市场特别需要这个。”项目本身是有价值的,只是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设计的最终方向。所以,设计究竟是什么?设计就是形式,未来的设计还是要回归自然的状态和人的本质。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反而觉得自己不会做设计了。我们未来究竟要做什么,目前真的不知道,我一直在思考自身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客户、未来的设计所面临的方向。

 

 

设计的脚步从未停止,创新从未停止。看到昨天想到明天,做好今天。—— 杨梅

杨梅

十二间  创意总监

 

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1901年,有一个设计师叫小奥格登,是120年前家居配饰行业的鼻祖,他在林肯市用装饰的手法做的家装,那时候我们还在清朝。

1904年,全球第一个空调系统诞生了。每一个房间都可以独立控制温度。同年,中国清朝正在举办科举考试。1905年,艾尔希·沃尔夫,诞生了室内设计师的奠基人。同年,清廷废除凌迟等重刑。  1909年,小奥格登·科德曼协助艾尔希·沃尔夫设计了曼哈顿东71大街联排别墅并邀请媒体和公众参观,样板间由此诞生。同年,美国人在中国建设清华园,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1944年,汉斯·瓦格纳设计了“中国椅”;多洛西·德雷帕创造了35000美元设计费纪录,大约能买18个北京四合院。1946年,计算机开始辅助设计……

 

 

 

 

 校准,就是回归到我们的初心。—— 殷志伟

殷志伟

MIX UP 设计总监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无论是五十知天命,还是四十不惑,对我们来说,都是挺好的年代,都是“当打之年”。就我自身来讲,我更希望的是带动,把自己做好。在和我不到5岁的儿子交流中,我发现,父母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做好自己,这比语言上的说教更重要,因为他在看。我们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团队,我们应该把这些正能量,把我们确认的目标认准、做好,我们才能够回到我们的初心,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掉。

 

 

 

我们要校准什么?我认为就是日常,如果一件事情是你所喜欢的日常,那就是靠谱的。—— 陈大瑞

陈大瑞

Maxmarko 木美品牌创始人

CHEN DaRui 品牌创始人

 

从设计的源头到今天;从手工艺、工业化到数字化的当下,设计已经从个人行为发展为团体行为。今天,一定是在全面协同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更好的设计,设计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团队成员会根据个人的特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每一环都很重要,所以要考虑自己的需求和自我的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日常,就对了。 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的设计,尤其对于未来的呈现状态来说,一定是多元的。我们需要建立自我观念,并且从心理上拆除原有的东西。这个建立,不是物理层面的建立而是在心理层面上的建立。此时正是我们进行自我观念的梳理和建立的最好阶段。

 

 

设计师不能只停留在研究表象的视觉上。而更应该挖掘设计背后的内容。—— 薛漓

薛漓

麦驰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设计再校准,做了20年设计了,那什么是设计?在中国,大多数设计师是在做风格、视觉效果,更接近于艺术家的工作。艺术家是什么人呢?是感性的,是可以不管不顾、偏执的人,是制造问题的人。而西方的设计师是在做系统的设计管理和计划,是理性的、严谨的,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这是很不一样的底层逻辑。

 

 我们与其在被动逃避中纠结,不如主动选择,主动拥抱,这是一个过程。—— 吴巍

吴巍

吴巍Design 设计总监

共合设联合创始人

 

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能只有自我,是从自我到无我的过程。当你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你肩负的责任一定超越了你的家庭属性,有社会属性,这个转变有一个过程。过去我们是在用作品发声,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用观点发声。从自我探寻到我无的过程,谁都不能拒绝历史的车轮往前走,我们也不甘于自己的能力局限在一定的程度,我们都会提升和成长。我们与其在被动逃避中纠结,还不如主动选择,主动拥抱,这是一个过程。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