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2018年春天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陌生风景”是法国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中国地区的首次大型展览,本次展览将展出一系列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的标志性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将展出来自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蔡国强、黄永砯、墨比斯(Mœbius)、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以及谢里·桑巴(Chéri Samba)等逾三十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PSA的巨型空间中将迎来马克·纽森(Marc Newson)构思并设计的飞机,以及美国艺术家萨拉·施(Sarah Sze)创作的一件漂浮于天地间极富诗意的巨型装置。展览开幕期间还会迎来一系列特别活动,并与法国科考帆船塔拉(Tara)号的中国首航产生密切互动,而其科考文献将作为特别项目参展。正如策展人之一费大为表示:“通过本次展览,卡地亚基金会将向公众揭示它的运营模式和艺术理念。同时,展览旨在激发艺术的想象力和问题意识,呈现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
蔡国强,《白声》,2016年,火药、纸。展览“动物大乐团”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 Cai Guo-Qiang. Photo © Luc Boegly
伯尼·克劳斯,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动物大乐团》,2016年。展览“动物大乐团”现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16年。Photo © Luc Boegly
谢里·桑巴,《我爱色彩》,2010年,布面丙烯和闪光片。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 Chéri Samb
大卫·林奇,《山之眼》,2009年,石版画、日本纸。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 David Lynch
黄永砯,《我们还应当建一座大教堂吗?》,1991年,桌子、凳子、黑白照片和纸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Photo © Florian Kleinefenn
让-米歇尔·奥托涅尔,《独角兽》,2003年,吹制玻璃和金属,Photo © Patrick Gries
北野武,《动物与花卉造型花瓶》系列,《狮子》,2010年,陶瓷花瓶和人造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 Office Kitano Inc. Photo © André Morin
雷蒙·德巴东《法国》系列,《法国滨海塞纳省,迪耶普》,2004-2010年,彩色照片,33 x 26.5 厘米,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巴黎,收藏于2013年。Photo © Raymond Depardon/ Magnum Photo, Paris
策展人 : 埃尔维·尚戴斯(Hervé Chandès)、费大为、格拉齐娅·夸罗尼(Grazia Quaroni)
时间:2018年4月25日-7月29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5楼及7楼展厅
地址:上海市花园港路200号
票价:60元 (PSA同期两展联票80元)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忆所
这是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出生于1944年,是欧洲二战后重要艺术家,对欧洲乃至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2011年为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艺术家。在波尔坦斯基看来,每一个人的记忆虽微不足道却饱含真实独特的价值,他经常选取日常物件作为主要创作材料以试图建立一座人类档案馆。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photo ©Didier Plowy
右:(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左:(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Photo © Benjamin Katz
本次展览将借助装置、影像、声音、影子剧场,引发参观者从视觉、听觉到心理的情感联系,对个体在日常和历史事件中不可预测的际遇进行追问。展厅中将出现的近十吨衣服、上百个婴儿和老人的面部照片以及回响着的成千上万人的心跳频率,都是承载个人生活经验和群体历史的一方“忆所”。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布展现场,圣彼得美术馆,德国科隆,2001年
《无人》,Monumenta 2010展览现场,大皇宫,法国巴黎,2010年
《影·剧场》(1986年),帕尔马·马略卡展览现场,2015年
《机遇·命运之轮》,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国家馆展览现场,2011年
《圣地·智利》,智利圣德佩罗·德·阿塔卡玛,2014年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展览现场,移民酒店博物馆,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12年
这个对艺术家本人来说带有“回顾”意味的展览,不仅将展出艺术家历年代表之作,还将展现艺术家为PSA高达165米的烟囱特别创作的新委任作品。特别项目《心之档案》邀请观众参与,刻录下自己的心跳之声。
《心之档案》2008,心跳采集室,《档案》展览现场,马加辛三号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2008年
展期:2018年4月25日-7月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2楼及烟囱展厅
地址:上海市花园港路200号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60元(PSA同期两展联票80元)
关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陌生风景”策展人
格拉齐娅·夸罗尼(Grazia Quaroni)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部主任,本次展览策展人
夸罗尼亦曾受聘于法国索邦大学出任副教授一职,并在2009至2012年间担任该校当代艺术策展硕士专业的授课老师及项目主管。目前,她在阿布扎比巴黎索邦大学以及巴黎政治学院教授策展专业课程。夸罗尼曾先后为法国及国外多个公立及私立机构的艺术项目提供支持,如巴黎音乐城及巴塞罗那米罗基金会。她自1991年起定居于巴黎,并于同年加入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策展团队,目前担任该基金会收藏部主任。夸罗尼已参与组织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约40场展览项目,近期的展览包括李昢(Lee Bul)、束芋(Tabaimo)、加里·希尔(Gary Hill)、墨比斯(Mœbius)、罗恩·穆克(Ron Mueck)、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等艺术家的个展。夸罗尼同时负责基金会艺术藏品的全球巡展工作。
埃尔维·尚戴斯(Hervé Chandès)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
自1994年起,埃尔维·尚戴斯作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馆长,负责管理基金会的所有事务,包括位于巴黎的展览项目、国际项目、收藏板块以及艺术家委任作品项目。尚戴斯曾先后为许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家组织和策划过展览,其中包括维雅·塞尔敏斯(Vija Celmins, 1995)、 马修·巴尼 (Matthew Barney, 1995)、蔡国强(2000)、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 2001及2009)、森山大道 (Daido Moriyama, 2003及2016),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 2004)、马克·纽森(Marc Newson, 2004)、大卫·林奇(David Lynch, 2007)、罗恩·穆克(Ron Mueck, 2005及2013)、李昢(LeeBul, 2007)、墨比斯(Mœbius)、岳敏君(2013)、及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 2015)。同时,他曾参与策划过多个主题展览,这些展览所关注的议题呈现了当代艺术创作与不同领域思想的相互启发和影响,其中包括:“亚诺玛米:森林的精灵”(Yanomami,Spirit of the Forest,2003)、“故乡:此处即彼处”(Native Land, Stop Eject, 2008)、“数学:陌生风景”(Mathematics, A beautiful elsewhere,2011)、“动物大乐团”(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2016)等。
费大为
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本次展览策展人
1954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1971年至1981年在上海的工厂当工人,1981年入学中央美术学院,1985年留校任教。八十年代开始作为评论家和策展人投入中国当代艺术,1986年至1987年在法国讲学,介绍85前卫艺术。1987年至1989年参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大地魔术师”展览的策划筹备工作,推介黄永砯、顾德新、杨诘苍参加展览。1990年在法国独立策划了“为了昨天的中国明天”展览,推出了黄永砯、蔡国强、陈箴、杨诘苍、谷文达、严培明六位艺术家。1991年策划了日本的“非常口”展览。在这个展览上,“新刻度小组”首次受到国际性的关注。九十年代,费大为和这些艺术家在多次展览中有密切的合作。2002年,费大为任尤伦斯艺术基金会主任,至2008年为止,建立了具有将近2000件作品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2005年至2007年在北京创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年策划了《’85新潮》作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幕展。2008年卸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和尤伦斯基金会主任,重新成为独立策展人。费大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组织的艺术驻留项目,而后开始了与基金会长期的合作。同时期参加驻留项目的还包括艺术家黄永砯、蔡国强等。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
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