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当下乡村建设和旧建筑改造的研讨

当下乡村建设和旧建筑改造的研讨

点击: 30580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7-09-30

随着中国城市改建的步伐,乡村也避免不了从上至下的改建运动。建筑师们也因为市场越来越关注乡建。9月29日,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一场“当下乡村建设和旧建筑改造的研讨”论坛抓住了时下的热门关键词,网易设计携手北部湾旅游、空间进化,共同探讨“乡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出席嘉宾
中国文化客厅发起人、社会学家、作家,《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作者,国航《中国之翼》专栏作家李昇明。
光合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宁波大学心知书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北京市上海企业商会副会长、北京市房山区人大代表、房山区文化创意协会会长赵兴朋。
CrossboundariesS事务所合伙人、创新思考者董灏。
WEI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主创建筑师魏娜。
空间进化(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彩虹石(北京)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艺术总监关天关天颀。
空间进化(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合伙人、隐居乡里 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 金雷。
 
乡建对于建筑师来说究竟是陷阱还是机遇?
 
董灏
我们公司名字叫Crossboundaries,中文翻译出来就是“跨界”。团队一半是国际设计师,一半是国内设计师。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标识、策划、景观于一体,壁垒性并不在我看来,乡建是一个机遇,但是乡建到底是陷阱还是机遇,取决于设计师自己的选择,每个设计师都有对自己的定义,对这个行业的定义。

CrossboundariesS事务所合伙人董灏
 
如何定义自己的职业?很多建筑师认为城市和乡村是由资本和政策决定,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对自己的定义,如果人为的力量把你推到那个地方,你被动的去回应,那到处都是陷阱。只有当建筑师主动拥抱这个时代,拥抱机遇,同时结合形势的发展运用,才能把机会转化成机遇。
 
赵兴朋
我的身份是开发商,但我是学设计出身,对设计是比较重视。对于乡建是陷阱还是机遇取决于设计师怎么来选择这个观点我很认同。我们每天都活在两种环境中,不是你去设计别人,就是你被别人设计。设计师应该跳出社会的顶层模式,重新定位它的基因,给予一个新的模式。现在中国所处的环境面临的不仅是乡村建设、城市建设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秩序重构的问题。

光合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赵兴朋
 
现在致力于要解决的问题是村落的“顶层模式”问题,到底是简单地当成一个村落改造去做,还是给村民支撑起一个产业。中国没有经历工业、产业、信息革命,我们将外国的东西引用进来,长此以往出现了文化共融,这是一个好的状态。我们现在做顶层设计就一定要将基础设施做好,才不至于陷入到“陷阱”中。
 
李昇明
无论是机遇或者陷阱,只是一个能否将其做成功的问题。但是做成功仅凭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没有投资方,没有设计师,没有营销团队,没有与乡村融合在一起,那就可能是互相撕咬。乡村资源需要变现,才能达到设计、改造、投资的目的。否则,就是进入了陷阱。

中国文化客厅发起人李昇明
 
设计师在改造乡村时应该呈现出原来乡村的美,再与现代人的审美相融合,让文化有个延续性。要看有没有延续性,需要检验生活在这里的人,认不认同统一的价值观?能不能继续坚持原来的文明,能不能继续创造文化、创造历史。所以乡建需要大家考虑,这个文化体系到底是属于目的还是手段?目的能支撑整个文明,手段却只是被暂时利用,没有延续性。希望设计师、投资商、媒体以及多方面的力量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共识,找到真正的机遇、文化、延续、创造,届时,那一定是机遇。
 
金雷
怎么理解“乡建”这个词?乡建显然不是在村子里面建的东西,而是去建设乡村这件事。要对这个村子的品质或者生活得有一个提升,这件事情未必是一个建造过程,但是总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对我来说无论从政策还是现在发展的阶段,乡建一定是巨大的机遇。但是又藏有很多陷阱,如果说乡建是一盘很丰盛的菜,但是盖着大玻璃盖子,是吃不到的。很多村子的问题不能用钱解决,资本也不能简单用钱去解决乡村的问题。

空间进化(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合伙人金雷
 
现在很多建筑师停留在表层,我们谈论所有的问题都是形式范围上的讨论。乡建缺的不是手法,它缺的是方法,更多意义上它缺的是一种模式,缺的是一个真正的商业模式。乡建的问题就是一句话,叫青壮年回归。所以我们缺的是一个产业,这个产业让他更有机会发展。这件事仅仅靠建筑师在建筑层面上解决不了,这是尝试去设计一个系统。首先建筑师放下身段,然后提升纬度,在产业层面考虑整个问题,真正帮助村子,而不是简单做一个建筑设计。
 
魏娜
我看过很多村子,当地的人会自发去改变村子,但是这种改变并不适合村子。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遗憾,有百年的老宅子被村民拆掉,变成普通的砖瓦房。而有些村子,很闭塞,连路都没有通,但是原貌保持的很好,村子和周围是天人合一的状态。但这种状态生活,他们并不满意。所以,村子的改变是必然的,我们不主动变,它也会自己变,如果我们想延续村子文化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为乡村做出改变。

WEI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魏娜
 
设计师在遇到好的方向、策划,又符合村子发展的时候,真的要懂得建造的内容是要和村子相匹配。设计师有种普遍的特征,就是自我表达的欲望。他们会将自己一贯用的建筑语言用在建造上,但是乡建不需要这些,而是需要他们谦虚的把自我的异构扔掉,从村子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时候设计师们应该要以大局为主,强大的自信与经验。可能,这是对设计师最大的考验吧。
 
关天颀
乡村建设离不开顶层设计,建筑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空间进化公司从2013年底、2014年,面对整个市场,就琢磨这件事情,因为国家大的建筑设计资源,掌握政府手里,独立设计师上生活在夹缝中。如果做快销品,又显然不愿意。我们后来从情怀入手,乡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容量,有很多建筑师可以去干。

空间进化(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关天颀
 
我们踩过很多坑,很多陷阱,然后慢慢的发觉整个乡村这件事情真的是设计师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设计的态度可以帮助前期顶层设计到最后的落地。设计师在里面可以帮助旧有资源再利用,使它焕发一个新的能量,有很深的社会进步意义。
 
乡建与城市化是不是冲突的呢?
 
今天我们因为市场导向引来了乡建的热潮,而伴随着这股热潮还有另外一个词汇“城市化”,那么乡建和城市化是矛盾的吗?
 
董灏
城市跟乡村到底是对立还是融合的?还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想乡村和城市在未来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是一个地域的选择。今天乡村可能说起来会马上想到不方便,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和活力,但是我觉得随着现在更热的一个点,就是人工智能究竟为未来人的生活方式有那些改变?我感觉乡村建设能够走向成功,最主要关注的就是人的生活方式,你解决了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需求,那么在任何区域都会有解决方案。

之前有个调研,20年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家更多的是倾向于从固定生活模式,往更多流动的生活模式发展,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未来20年生活方式会是一个什么状况?那时候农村包围城市会有可能发生。不管是城市乡村化还是乡村城市化,这种差距越来越小,未来我们选择居住的方式性会越来越多,我想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式。
 
赵兴朋
我们发现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冲突,发现建筑师不能解决乡村问题,这个时候它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什么是问题?就是还没发生问题。人,一个社会一个团体一个朝代,总是死于莫名其妙的顶层模式。平和的心态我认为是解决矛盾的第一点。未来国家最终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是什么?要不断的反问这个问题,不能老是跟着号召走。我们去改造村落的时候不要可怜它,不要觉得它土气,要研究它的价值,去跟村民打交道,同时还需要一个顶层模式知道它未来能成为什么的样子。

解决矛盾的第二点我认为是家国情趣,研究村子、跟村民打交道,光给它表面做漂亮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探讨村子未来的顶层模式是什么?它要发展成什么样?从村子的人文历史价值挖掘到产品的开发、形式的设计、后期的运营、品牌的宣传输出,要形成一系列的模式。如果没有家国情怀,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但是只有这样做,老百姓才能深入的参与到村子里,反哺它原来的文化根源,同时传承下来。
 
李昇明
所谓现在有冲突的就是我们要承认,中国发展存在这么一个阶段,乡村会自然死亡一批,因为工业化进程把人口集中到城市去,这种大转移是不能逆转的。城市的比例从15%现在变成50%,乡村是不是应该消失一批?我觉得会。

现在怎么去重建一个新的城乡统一的观念呢?该和气的时候要和气,不该和气的时候也别和气。我们重新建设乡村的时候,把审美重新建设起来。请建筑师们再下点工夫,把我们民族的审美,正根的审美延续下去,让全世界羡慕我们,如果仅仅是重复错误,重复丑陋的审美,那是一种浪费。以后我们要做一个新命题,就是想到乡下去就回乡下去,想回城里来就回城里来,冲突,实际上是我们把自己搞冲突了。
 
金雷
城市化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事情,有高速的城市化发展,意味着有很多村庄会消失,我们没办法对抗这个趋势,如果两个之间什么矛盾,我觉得不能称之为矛盾,应该叫差异,如果说之间的关系,其实八个字,叫做秩序重构,但是平等交流。我客观讲主要是城市与乡村资源交流是不平等的,但是这种交流未来会越来越平等,越来越密切。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存在很多误解和不平等,当你做这个改变的时候我们希望平等,这个平等不是你听我的或者我听你的,是实事求是的做一些事。既然这种交流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发生的事情,大家要通过各种方式化解这种误解,能够更平等的交流,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之前城市占据了太多的资源,无论从资本到知识储备,所以这交流过程中可能城市会更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强势。
 
魏娜
作为一个小小的建筑师,城市和乡村在我的观念种,从物理空间上讲是没有区别的,怎么做好城市空间或者是乡村空间,其实无非就两件事,一件事情是让人生活的舒适、方便,另一方面是能让他生活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

但是我们每个人受的更多影响是我们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各种媒体的熏陶。我们现在建立的审美不是我们自己产生的,是我们这些年来不停的接收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暗示我们或者明示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每个人接触的信息又不一样,所以就自己建立了一套系统。
 
关天颀
中国传统历朝历代,城乡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最大的区别是户籍制度,把城市和乡村分成两个户籍,抛去别的原因,户籍制度造成我们城乡对立,另外就是大量的资源涌向城市里面。后来就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现在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尤其互联网发展,把我们的生产力是工业文明上百倍生产力的状态,于是我们需要新的文化状态,需要新的人居生活方式。我感觉,城乡未来的区别可能真的不大了,一批人可以在乡村,生活又舒适又自在,同时工作效率一切都没有变化。城市中每天都是人口迁移,集中一个时间段来工作,未来我们很多人的工作时间段是分散的,可能生活与工作是交融的,所以说未来的发展,城乡的差别不会太大。
 
对于乡建,大家都在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关键词是“人”,第二个问题关键词是“情”,第三个问题落到了“事”这个关键词上,关于乡建各位嘉宾们都是在怎么做呢?

关天颀
我们的公司没有太多的边界,什么都会干一点。乡建不光是在外面看房子怎么样,也关注在房子里面看外面怎么样,有些时候因为一棵树会改变房子的状态,所以是跟自然、生活方式有关系,因地制宜,也因势利导。而我们同样也在关注潮流、新的设计思潮。这些对于城乡工作的转换都是有意义的,我们乐于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工作方式。
 
魏娜
我们做了一些村子里的事情,根据村子的情况因地制宜想这个村子未来发展应该是什么?然后做一个计划,然后根据它的物理空间想怎么有更好的经营?然后怎么发展?提出这个方案以后,找开发商,找资本,找支持,过程很辛苦。因为遇到这些资本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从村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算是探索过程中踩的坑。
 
金雷
我和关老师是合作伙伴,除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我们也做一些商业模式的探索,所以发起了一个乡村建设的品牌。这些机构有一些合作,有一些项目从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确实让当地的的村民有一些改善。我觉得对乡建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正视它的经济性。最有害的就是情怀,努力做不一定挣钱,再加上有情怀,是没办法继续的。所以情怀可以有,但是要客观理性的对待。
 
李昇明
事实上,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好好去用,去体会它的美。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所以接下来我往城市郊区上靠,在做一些文化活动,在城市中挑选考察了很多地方,场所不是很理想。所以现在城市也丧失了很多味道。
 
赵兴朋
我做的一类是区域文化,一类是底层建设,一类是美学建设,运营管理、品牌宣传和输出,当然品牌宣传和输出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品牌深度的研究。就像刚刚讲的很多村子在干吗呢?在涂脂抹粉,外表非常华丽,内部非常空虚。我觉得未来一个区域的发展一定是奔着一个新的生态去发展,我觉得中国但凡留下来的村庄,只要对它稍加挖掘和引导,给它一个国际化的语言,就能传承下来。
 
董灏
我做的是教育类项目,区别于过去传统留下来的一个空间,更多的是我们融入到课程,融入到对教育理念的理解,过去是千人一面,希望每个人长成一个样子,今天培养更多是每个人长成自己的样子。我们除了在横向上在专业领域做的全都跨界,那么在纵向上也参与到更多的内容里面去制造,就像乡建一样,建成的作品是有灵魂的,而不是一具尸体。

嘉宾合影留念
 
“但行好事,必问前程,前程是一定要问的,如果不去考虑到未来,不去走好当下每一步,不会有未来。”网易设计师频道全国主管张金燕为此次论坛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
 
对于乡建,大家有哪些疑问?
 
//关天欣:我把话题给政府,政府的决策如何面对当下乡村建设发展的潮流?它的角色怎么定义?
//魏娜:目前为止哪一个乡建项目是成功的?你觉得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金雷:这个问题给开发商,村子里很难挣到快钱,如果挣不到快钱开发商以什么方式介入乡建这件事?
//李昇明:乡建的社会组织到底在哪里?怎么去重建社会组织?
//赵兴朋:问题给政府,大城市项目开发商,必须是以实物担保为抵押方式,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进入,民营企业该怎么办?怎么走下去?
//董灏:思考一下十年以后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通过怎样的努力去过上这种生活?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