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室内设计师 »王稀妮:设计之初,以人为本

王稀妮:设计之初,以人为本

点击: 31469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6-06-13

王稀妮

浙江绿城家居发展有限公司首席设计总监

 

ID-China:为什么放弃HBA而选择绿城家居?

 

王稀妮:杭州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城市中做设计是非常幸福的,而且作为故乡我对它有另外的感情倾注。设计是服务于市场的,而市场是以人为本的,在中国的大环境中对比以设计为主的HBA,绿城家居更能落地。就我而言,从乙方到甲方,对市场的了解会更深入一点,做起设计也会更接地气。

 

ID-China您分别接受过中西方的设计教育,两者有何异同?

 

王稀妮: 中西方的设计教育在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上是相通的,只是方法和方式略有差异。西方的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教你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而中国的教育更注重从基础营造上层建筑。西方教育的开放式教育,会让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更多元化一点,比如室内设计系的学生,也可能成为一个摄影师或者导演,而接受中国的教育会比较注重应用,至于以后的规划要靠个人对环境的评判,不能说谁绝对好都是相对人这个本体来说的,世界上华谊设计大师也有很多而中国现在在国外的受关注度也在与日俱增。

绿城家居作品:云栖玫瑰园

 

ID-China设计师很爱说的一句话是“设计改变生活”,听起来有点玄?

 

王稀妮:我一直记得大学老师的一句话:设计师要引领人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设计改变生活”。就室内设计、软装设计而言,一些平面功能的变化,可能就会给居住者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书房变成阅读室,不用很规整地放一张写字桌,只是放一把椅子,居住者在这里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去阅读,对比原来的书房这个功能空间阅览室显得更为随意、舒适,这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

 

ID-China您怎么看业内“轻硬装,重软装”现象?

 

王稀妮: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无论从审美层面还是从功能层面,现在主流服务群年龄层在不断地下浮,年轻人的眼界和信息量的更新非常迅速,并且新鲜感强烈,比起搬家或换房子,换一套软装肯定会更简单。从理念来讲,软装能更好的诠释风格,也对生活舒适性起到直接影响,所以“软装先行”的概念也是在说用软装主导硬装。对于二胎现状,同一套房子从三房变成四房,也完全可以从软装层面去进行改造,“轻硬装,重软装”其实也是向国际看齐的一个现象。

绿城家居作品:深蓝中心

 

ID-China在您看来,现代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家居设计?

 

王稀妮:生而为人,最终都是要为人去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主题。我们从事软装这个行业,也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比方说现在有一些设计师会考虑人与自然关系,这就是基于人最本质的需要的一个考虑。

 

ID-China各行各业都在谈“以人为本”,关注点都落在人身上,会否显得眼界不够?

 

王稀妮:人作为个体的同时也是作为最基本的一个单位,如果大谈特谈高度而忽略了基本的需求与感受,任何眼界都将是“形而上学”的。二三十年前,我们父辈在温饱的基础上追求精神层面,这是以人为本。现在我们在精神层面追求更高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我觉得任何问题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觉得设计就是这样子,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不断地变化与进步。

绿城家居作品:东方铭楼大堂

 

ID-China有设计师认为,住宅面积做到人均30平方米即可,一些胶囊房或者动辄上千平方米的豪宅,可否理解为非正常的市场产物?这种现象有可能得到改善吗?

 

王稀妮:这要分别来理解。现在有一部分主流在做精装设计,这是为刚需人群服务的;但是对于一些已经具备财富积累的人群来说,已经越过了刚需的阶段,我们要因人而异。在中国现在这个时代,虚荣心也是一个存在的因素,可能在二三十年以后,90后或者00后出来,他们会觉得生活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近十年的豪宅平层官邸方兴未艾,再过十年或许会出现更新颖的东西。

 

ID-China最后分享一下,作为一名设计师,您平时如何减压?

 

王稀妮:运动和旅游。设计师需要不定时地吸收新的理念,旅游可以说是最好的途径。以前出于爱好,我的关注点会落在建筑上,譬如去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看看高迪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等等。现在慢慢会偏向于感受当地人的生活,这对做软装设计会有直接性的帮助。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