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31332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6-05-10
李中霖(云邑室内设计 设计总监):
很高兴跟另外四位设计师一起合作,长久以来大家对于风格,不管是东西式风格,或装饰、线条,都各有各的想法,因此对于这次有机会透过创作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感到非常兴奋,不是为了要推翻什么风格,而是我们想要从一个原点再重新开始,当初跟四位设计师讨论的时候,大家也都有这个默契,其实我个人是希望不要跟当下的设计有太多重复,既然我们身为设计师,就应该做设计,不管是住宅、商业空间,都应该包持归零的心态来进行,原创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是不是可以从这角度展开思考,当我们把东西都烧掉之后,能够看到什么?得到什么?
这一次「燎原」所使用的材料有新有旧,有东方有西方,有装饰性与非装饰性,甚至是视觉性的,而在材质上则是比较具象的,其实我们并没有使用很多东西来做装饰,相当简单,主要就是透过板子跟线板的熏黑、烧黑状况突显火烧意象。现场参观「燎原」的人一定会出现很两极的看法,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另一种风格的呈现?没错,但重点在于我们这次放火烧毁之后能看到什么东西?当然它也是一种视觉效果的展现,我们五位设计师在讨论的时候,本来就决定用很大胆、强烈的手法,让人一进到会场就能立即发觉这个作品,进而跟我们产生互动,好奇为何这么做?希望在经过互动后,大家心中都能对这次创作拥有更明确的答案跟方向。
此外,许多团体在进行过一、两次精采创作后就后继无力了,当然我希望我们能保持前进的力量,强化原创的概念,最好每一年都能做几个具代表性的案子,或是尝试一些实验性的概念,不管失败或成功都没关系,甚至有批判也没关系,主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过程会为设计圈带来改变。
我是第一次与其他四位设计师合作,原本认为设计师应该都会各持己见,但没想到彼此的默契配合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的顺畅,大家想法都有志一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去做,所以概念上面我们很快就达成共识,难度在于要怎么做出这个效果?因为之前并没有做过这样的尝试,我们第一次做,难度会比较高,但是能够和四位设计师一起创作的感觉非常好,对于最后的成果也感到非常满意。不过我必须再次强调,台湾有非常多优秀的设计师,能力也无庸置疑,但是相较于全球来说,我们的原创性比较少,跟风情况比较普遍,即使模仿的非常精致,甚至接近原作品,但如果没有原创概念,那么一切都是枉然,这也是我最诚恳的建议。
杨竣淞(开物设计):
我们在看待「燎原」这个主题的时候,最重要是去思考如何在台湾设计圈里产生一点点批判的声音,也可以说是一个期盼的声音,我们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体两面来看待,今天如果要说批判,也许该讨论的是现在的室内设计师所做的事情是不是过度运用手法或是风格?如果大家看待设计都只关注手法与风格,那么我们所塑造的东西就只剩下型态、形式,或只是关于美的表现,这样或许没有不好,但是从我的立场来看,会觉得它好像失去了一点生命力,那么要如何将这种生命力展现的更强烈呢?我认为应该将风格这件事情慢慢消去,许多民众主观上就直接认定每一位设计都拥有自己的风格,不过对于设计师而言,真的是如此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同时也是这次「燎原」创作主题所要表达的观点。
如果我们不认同固定的风格这种概念,那么应该期待什么?我希望藉由设计,帮助社会或帮助业主解决某些生活上的问题,让我们做的事情不只局限在美的展现,而是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也因此在「燎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五个人一直在思考的方向是去除某些不必要的杂音,不过我们又希望能够一起建立台湾设计圈未来所出现全新看待设计的模式,这样的思维在台湾设计圈是比较少见的,可是我们希望藉由自身的力量,让它建构出与众不同的可能性,然后回过头帮助我们去履行自己的使命。
国外在看待一个流行的趋势时,每年都会提出他们所预测的未来是什么,而台湾设计圈在看待对于未来的预测是什么?定义又是什么?台湾很少有室内设计师对此发表看法,所以这次「燎原」的创作核心就是焚烧,意谓着将一些事物烧尽,好重新再来过一次。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意识型态的动作,视觉效果也非常惊人,更藉由这次创作,突显出强烈的批判性与思考性,于是展览从此拥有行为艺术的价值,我们不再只是担任设计师的角色,还成为社会运动者,我觉得这是创作过程中非常有趣的地方。
这一次参与「燎原」的五位设计师,在设计圈里都有一定的地位,所以理论上能够影响最深的应该是年轻人,不管他们是否从事跟设计有关的行业,我们希望能够让这些年轻人们用心看待创新的重要性。如果在面对设计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做的事情就不会单纯流于型态,当大多数人都拥有这种认知后,整个社会环境就会从此不一样,绝对不要轻视自己的影响力,只要有心,就能够让这股力量散发出去,引起更多人的回响,并成为促使台湾持续进步的强大动能。
五位设计师合照于燎原创作前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