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建筑师 »刘晓光:模糊空间界限 关注人性情感

刘晓光:模糊空间界限 关注人性情感

点击: 33102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5-12-29

ID-CHINA:在联想的项目中您提到第三空间的概念,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第三空间?

刘晓光:第三空间并不是新生概念,指的是相对于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之外的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者认为虽然人们在工作场所停留的时间可能更长,但第三空间对促进公共生活、场所感和富有创造力的社会交往至关重要。之所以在此提出,与新科技的发展以及所引发的工作、生活模式的变化,尤其工作场所的变化有关。

高科技,高情感,早在新科技浪潮初期人们就已经提出这个观点。高科技的企业工作更需要高情感环境。换句话说,在高科技的环境里,更需要关注人的因素,情感的因素。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并提高到新生产力与创新力的高度。

我们回溯一下信息科技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有人认为将来的工作场所会缩减或者消失,大家都会回家工作,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普遍发生。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高科技的手段支持远程工作,但事实证明,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目前为止仍难以替代。我们今天看到是另一种现象,工作在进入家和工作场所之间的第三空间。例如很多年轻人愿意在咖啡厅之类的环境里工作,同时也希望把这种公共空间引到自己工作场合里来。工作场所的社交性明显加强了,而且与网络虚拟第三空间的扩张并行不悖。

第三空间的渗入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办公空间的多元化。在联想这样的工作场所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大家对空间的认知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公共空间的扩大和创造性使用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与此同时,我们依然要尊重企业公共空间的内在理性,需要借助视觉和空间语言,经营共性和凝聚力,提醒使用者这是一个园区、一个社区,而不是一个无目的的城市环境。所以在设计上一方面强调多元化,同时还要保持整体性。

ID-CHINA:外资事务所在中国的发展,经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两年我们也看到很多事务所,尤其是外资事务所也会面临不一样的挑战。面对市场上的外资事务所, RTKL的优势体现在哪里?还有面临的挑战你们的策略是什么?

刘晓光: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伴随着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外资事务所经历了市场位置的变化,绝对和全面的优势逐渐变得相对和局部。这种变化有其必然性,整体来说也是积极的。一方面本土的设计力量跨过了初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阶段,实力快速成长;另外一方面,随着数量的增加,外资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最近的市场变化使一些长期积累的,而被高速发展所掩饰的矛盾凸显了出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里,周期性起伏是正常的,也是行业和个人修正和调整的机会。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

对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师来说,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对未来的判断是什么?你的竞争力在哪里?是技术的、还是经验的?是管理的、还是文化的?哪些特点可以真正站得住?市场也会引导设计公司形态的分化:一方面,大的更大、更加综合,可以提供从大型环境工程到城市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小的更小、更加专业,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和阶段的设计工作。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规模和模式,都要同时考虑稳定性和灵活性的问题。面对市场的调整和起伏,大型国际设计企业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其中,设计业务的多元化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但任何成功的经营策略都不能取代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最大的特点和根本的区别还是在于文化和价值观。技术性的优势可以撼动,经验也可以通过实践弥补,但是一些内在和无形的东西是难以取代和逾越的。

莆田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

上海新江湾文化中心

上海科技馆

广东科学中心

福建科技馆

« 前一页12下一页 »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