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案例 » 办公空间 »因何银河?

因何银河?

点击: 42909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2012-12 时间: 2012-12-01

 

编辑:李慧 文:河流
设计:Zaha Hadid,Patrik Schumacher
建筑设计:Zaha Hadid Architects
 
  银河SOHO由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它给北京的天际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从至上主义出发的扎哈,在中国的北京,就像她在世界其它地方那样,刚刚建成了诸多作品中的一个:银河SOHO。
银河SOHO不能算是代表作,但却是扎哈在北京第一个建成的作品,它至少暗示了某种接地气的状态。毕竟,中国很大,即便是北京和天津,设计所面对的环境都会有天壤之别。

外墙面有一定厚度的白色水平线条使外围护玻璃界面的比重保持在合理的程度。

 

  商业建筑天生对于低造价的需求催生了银河SOHO只能利用楼板变化而造成空间轮廓的变化与循环。在这个前提下,语言方面的答案还算不错:整座建筑体现了闭合曲线的威力,造成了深海涡流一般的动感,简洁而不失丰富。就北京糟糕的空气质量和冬季的寒冷而言,外墙面有一定厚度的白色水平线条使外围护玻璃界面的比重保持在合理的程度。每层挑出檐口的变化以及随之带来的阴影,使建筑的形体具有了深度的变化和层次感。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保持了与建筑语言一致的流动线条,以此来限定那些草地,灯带,扶梯,桌椅……从而塑造出强烈的整体空间氛围。

整座建筑体现了闭合曲线的威力,造成了深海涡流一般的动感,简洁而不失丰富。

整座建筑体现了闭合曲线的威力,造成了深海涡流一般的动感,简洁而不失丰富。

整座建筑体现了闭合曲线的威力,造成了深海涡流一般的动感,简洁而不失丰富。

椭圆型中庭的屋顶都由轻盈的网壳玻璃天窗封闭,从而造成了室内空间接近而又区别于室外空间的某种微妙的差异。

 

  四栋浑圆的塔楼具有不同尺寸的外轮廓和内部空腔,造成了建筑主体本身的多样性;椭圆型中庭的屋顶都由轻盈的网壳玻璃天窗封闭,从而造成了室内空间接近而又区别于室外空间的某种微妙的差异;位于不同高度之间的连接体模糊了四栋塔楼之间的界限,完成功能连接的同时使之更为整体。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数百米长的进深为空间的变化提供了可能,为来访者提供了时而开阔时而内聚的变化视野。与光滑洁白连续的空间界面相比,四合院与梯田这些概念的附会,就如同画蛇添足,显得多余与苍白。33万平方米容量的办公、零售、酒店并存使这个空间具有一定的混合性和城市属性,人们的交往在统一的洁白线条覆盖下涌动着,从而使银河真正充满灵性。
 
  参数化是一个时髦的话题,银河SOHO自然也绕不开。正是这种方式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展按部就班:从计算机直接和加工生产对接,无限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导出实现,建筑的各个部分可以通过无数的参数来定义和精确控制等等,这些手段使设计在每个细节的延伸得以轻而易举。这件事情如同获得LEED认证一般正在成为每个城市综合体都疯狂想要追逐和拥有的身份证件。但即便是扎哈自己也认为,比起在电脑里建模,真正的操作材料建造要有趣的多。因为现实所赋予的可能性,远远超过虚拟的几何。
飞动的走廊和闭合的椭圆造成了飘逸轻盈的几何特性,这带有些许未来的气息是专属扎哈的味道。也许,银河SOHO的这种味道,算是向她所喜爱的前辈奥斯卡·尼迈耶致敬的一种方式吧。

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

四栋浑圆的塔楼具有不同尺寸的外轮廓和内部空腔,造成了建筑主体本身的多样性。

四栋浑圆的塔楼具有不同尺寸的外轮廓和内部空腔,造成了建筑主体本身的多样性。

 

 
项目名称:Galaxy SOHO。地点:中国北京。设计时间:2008年~2012年。施工时间:2009年~2012年(30个月)。客户:SOHO China。项目类型:综合商业建筑(办公和零售)。设计:Zaha Hadid,Patrik Schumacher。建筑设计:Zaha Hadid Architects。项目总监:AssociateSatoshi Ohashi。合作:Cristiano Ceccato。项目建筑师:Yoshi Uchiyama。项目经理:Raymond Lau。设计团队:Rolando Rodriguez-Leal,Eugene Leung,Kelly Lee,Rita Lee,Lillie Liu,Seung-ho Yeo,Michael Grau,Shu Hashimoto,Shao-Wei Huang,Chikara Inamura,Lydia Kim,Yasuko Kobayashi,Tao Wen,Stephan Wurster,Dorian Bybee,Wang Lin,Yereem Park,Samer Chamoun,Michael Hill,Tom Wuenschmann,Shuojiong Zhang。当地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Design。施工:中国建筑第一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ilding(Group)Corporation Ltd。区域面积:46,9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2,857平方米。地上楼层:4座塔 15层楼(12层办公,3层零售)。最大高度:67米。地下楼层:B1楼是零售,B2和B3是停车场(1275 辆车),MEP。商业零售总占:B1F,1F,2F,3F(共计90,000平方米)。表面材料:3毫米铝表面包覆,中空玻璃,石头。室内材料:玻璃,水磨石,GRG,不锈钢,石膏,板画。结构:混凝土(跨度8.4米)。楼层之间高度:零售5.4米,办公3.5米。景观:石头,玻璃,不锈钢。户外家具:石头,FRP。LEED评级:Silver。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