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文:李慧 采访:梁景华 香港PAL设计事务所
本来是一场设计和艺术的对谈,但是当我拿出ipad点开智能录音软件之后,话题自然又从科技开始了。于是话题的维度更加宽广,因为在设计的版图上,科技和艺术必然是决定定位的经纬度。
ID:您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现代生活的艺术》,其中涉及到艺术的各个层面,您如何看待艺术和科技、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
梁景华:设计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融合科学家以及有远见的开发商的想法,将现代科技和艺术,设计成为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事物。因此设计师所做的是“发明”之外的工作,将事物简化,服务于终端用户,比如iphone将所有的键盘集成到一个Home 键。我觉得做设计很好玩,可以把科技无声无息的应用于生活中,因为科技并不一定能够被直接看见或感受到,设计师能够将科技和艺术完美的融合到空间中。
ID:这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设计师将科技信息量以直接有效简便的方式显性化。
梁景华:可以这样说,设计师希望把科技和生活拉的近一点。因为科技发明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有所提升,但是科技不一定是非常人性化的东西,设计师的角色就是不让他太科技化,但是又能够让它的先进性和便利性为人所用,最终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让人们充分享受生活。
艺术和科技是两个极端。艺术是比较自我,充满批判性,没有对错,非常抽象,每个人对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科技是1+1 等于2,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艺术和设计也是不同的,艺术没有目的,但是设计一定是围绕目标进行创作,作品与人产生关系,跟功能产生关系。同样是创作,但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设计师应该艺术家的造诣,利用艺术的修养在设计方面发扬光大,但是这只是相关联,设计师终究不是艺术家,不能混为一谈。
ID:所以找到艺术和设计的平衡点非常重要。
梁景华:是的,两者之间存在互通,艺术的造诣如果非常强,可能设计的力量会更震撼。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理性和感性,设计本身从理性出发。艺术家完全可以很感性,天马行空,人家喜欢与否,艺术家不必担心。但是设计师不可能不得到人们的认可。往往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以为自己是艺术家,对功能把关不准确,脱离实际。看很多杂志上表面漂亮、创新的东西,但是并不一定实用。所以我在学校常对学生讲,功能是第一位的,不能舍弃功能搏出位。设计师没有捷径,人生经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那些尽力很难成功。经验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刚毕业的设计师无论如何努力,设计还是有局限性。
从功能、定位、用户的心态还有投资者的心态,对空间的理解和应用,第一步做理性处理,然后才是感性的创意。但是最终必须借以艺术家的感性来体会整个空间。我就是这样,先把空间的功能做好,然后借助感性的力量进行下一阶段,尤其是软装部分,比如表面处理、形状、组合、家具、灯光、材料、质感等,创意由感性发起,如果不感性,作品就会很普通。我时常跳出设计师的思维,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用很自我的眼光看东西。当然这个阶段属于我自己,并不会让别人看到,别人所看到的是我从功能和理性而做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