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案例 » 居住空间

  • A1建筑事务所的小型住宅展览 日期:2010-07-18  居住空间 在日前与布拉格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画廊(Gallery of Academy of Arts,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in Prague)举办的展览中,A1建筑事务所展出了他们的一些新住宅项目。
  • Yoyogi-House-小空间的情调生活 日期:2010-07-12  居住空间 遵从于日本文化,住宅建筑也往往是如此。由于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可用于建设的城市空间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特定的地理特点催生了很多建造于城市之中的小型独立住宅。这些住宅往往以高墙围合,对城市呈现出封闭内向的表情,但是内部空间却非常丰富,甚至着意在本就紧张的空间内开辟出内庭院、天井等等,成为日本和式建筑的一个现代化模本,也作出了日本本土具有地域特色的对现代读书生活方式的解答。日本建筑工作室Front Office的Yoyogi 住宅,充分地表达了这样的一个特质。Yoyogi的基地属于典型的东京旧住宅区——街道狭窄,房屋进深很大,基地周围都是类似的小型住宅。
  • 独立,站立在1940年代!-Painted House 日期:2010-06-30  居住空间 将两栋半独立住宅,重新改造成一个7500平方英尺的独立住宅,并且还是个11人大家庭的落脚地。Jonathan Woolf建筑事务所就曾经面临这样的一个设计挑战。最终,设计师以一种最好的方式,诠释了这两栋建造在伦敦北部,上世纪40年代的房子。
  • 隔岸繁华Beam House 日期:2010-06-29  居住空间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于我,却更愿意拥有这样一座房子,它有一扇硕大的落地窗,暮色降临时分,伫立窗前,看对岸城市里星星点点逐渐点亮的灯光,直至照亮对岸的夜空,在水面映成婆娑的倒影,恍然之间,似乎置身尘世之外,成为这个城市悲欢离合的旁观者。
  • 南町之屋-House in Minamimachi 日期:2010-06-28  居住空间 日本作为太平洋岛国,古代深受中国盛唐文化影响,曾出现类似中国的繁复建筑样式,但限于日本地域特点,最终慢慢演化成简单利落却深涵禅意的建筑空间特点。近代,日本是第一个接受西方文化的东方国家,仅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走过的现代化的路程。西方文化冲击并最终融入了日本文化,日本建筑界得益于三代建筑师的发展,从对西方建筑的盲目学习、到对自身传统建筑的一味模仿,最终形成了鲜明的日式建筑风格:形式简洁,空间纯粹,以材质和空间意蕴胜出,并且精神性的空间如茶室,即使在普通的住宅空间也经常出现,完成了从形式模仿到精神传达的转变。相对于西方各种纷杂的建筑流派和建筑形式,以及中国百花争鸣的建筑界,日本的建筑风格相对一致,但也不乏变化。日本建筑师重视的传统并非形式,而是传统通过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而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建筑设计。
  • 四季之歌—瑞典Humlegarden公寓 日期:2010-06-27  居住空间 瑞典建筑师Tham Videgard Hansson将斯德哥尔摩的公寓重新整修为一个以季节性颜色变换的主题。 公寓的主要特征是超大拼花地板,墙板结合,通过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和褐色,冬季灰色和黑色的色调。
  • 当草木结缘--moss_house 日期:2010-06-24  居住空间 惠比寿边,涩谷河畔,那一抹绿,那满眼木,moss house在此独伫,任由nendo鬼斧神工般的“折腾”后,焕然一新,正应了那句老话“老树开花又一春”,而这花开得是这么美,这么灿。
  • “隐”居-Q House 日期:2010-06-23  居住空间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说起隐居,多是指厌倦了尘世生活的人们远离喧嚣,寻一处清静所在,终日与青山绿水为伴,不问世事。而这里的“隐”居,却非此意,而是指一个隐于青山之间的小住宅——Q House。
  • 私密性回归—包裹式住宅 日期:2010-06-22  居住空间 原始人类的居所,大部分都仅仅有单独一间,遮蔽简单。但是随着发展,这样一种内部开敞的居住模式逐渐消陨了。也许不仅仅是因为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吧——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不仅仅停留在生理特征的比较确认;随着人逐渐脱离动物的蒙昧,同时丰富起来的还有人的心灵与头脑。
  • 和而不同-NOK SUNG HUN House 日期:2010-06-21  居住空间 当前建筑在多元化的驱动下,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体系:传统承传、开拓创新、民族情调、地域特色……都尽力追求新意,无可非议。这里我们可以切身感受一下此案例室内外空间的魅力所在……
  • 穴居House in Saijo 日期:2010-06-21  居住空间 人类的第一个居所,并不是现在所说的建筑,确切的说是“穴居”。在原始人类看来,向下挖一个坑比用结构在地面支撑起来一个房屋要安全的多,也隐秘的多。然而,这种方式毕竟是有太明显的弊端:埋于土壤之下,随时有被大雨淹没或者周围泥土坍塌活埋的危险。
  • 雪松之屋Charred Cedar House 日期:2010-06-18  居住空间 建筑师在空空如也的地方,塑造出一个形体,但他的初衷往往并不是让大家关注建筑的外形,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体验建筑的空间。事实上,说到底,我们住在建筑里,住的并不是建筑的实体,而是建筑塑造出来的空间。建筑的造型影响了空间的特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了居住其中的我们的生活状态,甚至思考方式。
  • 一种心动的语言-Nacho Polo 日期:2010-05-05  居住空间 当曾经远去,那些美好的记忆如何留存?作一首诗让它在纸上停顿,保存过去的影像以便随时重温,还是毫不作为深埋心底……过去已老,如若让它继续,便是腐烂与消亡,还是洒脱一些地好,把过去的美好当作将来的养料重新耕耘一番,必能结出让人更为心动的果实。
  • 极乐世界-Gerrard+Tan建筑师事务所 日期:2010-03-31  居住空间 对于一个幸运的年轻家庭来说,天堂是能够乘电梯直接到达的地方。纽约城以其众多的具有无窗小厨房和浴室的公寓而闻名于世,因此任何宽敞明亮的公寓都被认为是家庭生活的幸福天堂。这里的空间是这样被开发利用的:1907年办公楼中4000平方英尺的原始面积,被Gerrard+Tan建筑师事务所(Gerrard + Tan Architects)中曾经翻新过其丈夫先前居所的Judith Gerrard经过设计改头换面。
  • 非私密性公寓--哈里里建筑事务所 日期:2010-03-24  居住空间 吉苏.哈里里(Gisue Hariri)和摩根.哈里里(Mojgan Hariri)在1998年设计出纯理论的数码屋(Digital House),是一款极富魅力的“智能”住宅,到处都是嵌入式传感器和数码墙纸。不过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尝试使得哈里里建筑事务所(Hariri & Hariri—Architecture)进入了高档艺术领域,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New York's Museum of Modern Art)“非私密性公寓”(The Un-Private House)展览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与艺术世界的适度融合,将使土地的利用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