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案例 » 居住空间 »大城小室

大城小室

点击: 50386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0-08-20

编辑:沈艳婕 文字:丁天 建筑设计:易托邦

      如果《飞屋环游记》里的老头卡尔在今日借气球上天,从屋子里遥远地望下去时,他一定未必肯降落了:钢筋水泥、张牙舞爪的高碳化建筑;高涨不下的房价,挣钱速度赶不上房价增长;越来越拥挤的公共交通,越来越疏离的人际关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单身男女在蜗居,新婚育子的小家庭也在蜗居;上升还是下降,成为代替了哈姆雷特时代“生或死”的现代哲学问题。有人妄图活在梦境,亦有人甘愿盲目前行,有人蜗居城市的角落,亦有人远离奋斗和回忆——唯一的共同点是,现代人仿佛住进了自己构造的“围城”里——除了身体,还有思想。路易斯 ·若南勃格说:当代的麻烦在于所有的都只是路标没有目的。麦克斯 ·林纳说:我对生活有一个简单的原则:绝不要拒绝一个适当的诱惑。诚然,小室不是一件容易选择的小事,尤其在一个个充满感官诱惑和物化欲望的大城。

大城小室1
 
大城小室2

SINGLE
现代化进程中,受专业分工的限制和高速城市化的宠溺,大院建筑师习惯于服务大批量建造和高端市场,种种个人风格突出、后现代意味浓厚的“表现型”建筑纷纷从图纸、三维效果中得以实现,而为普通民众定制价廉物美、帮助发掘内心需求的现代民居建筑方案却迟迟缺席。事实上,现代主义建筑是从大众建筑开始的: 1927年,德国斯图加特的魏森霍夫实验住宅展是建筑师对“战后住宅紧缺”问题的应对——混凝土建造体系带着全新的审美取向和技术思考,和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彻底决裂,并走向大众。那么今日中国,在生存空间减少、城乡差距严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的困境之下,承载着人饮食起居的大众建筑,该以怎样的面貌承担“社会改良”的角色?
 
« 前一页123下一页 »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