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Return 特展”主创团队专访:流动空间

“Return 特展”主创团队专访:流动空间

点击: 3152 次 来源: 时间: 2024-09-03

 

开展前夕,Second Jump艺术设计平台特邀博华展览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钟蓓红女士、W+W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黄养先生与任欣然先生,海沃氏国际区全球客户和创意副总裁Monica Abeldt女士及亚振总经理李立辉先生,分别从主办方、建筑师和品牌的视角,共话当代设计活力,并挖掘(室内)建筑师x品牌的更多商业潜能,总结初心,再出发!

 

当我们在谈论自己曾经被一个空间感动时,是什么触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产生了共鸣?这种感动可能源于建筑构造、空间布局、装饰细节、家具陈列,又或是空间中所蕴含的情感、故事和思想,它是一种连贯的、流畅的整体性感知,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

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对室内布置好像集中于两个观念:简单和空阔。”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也曾提出“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以极简的哲学深度探寻空间中最核心的内涵。源于初心,归于生活。少即是多,无论东西!

 

 

在即将开幕的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上,W+W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从整体设计性的思考出发,构建了一座当代语境下的“流动空间”, 以简约汇聚不凡,以建筑之美承载理想生活,同时回应“UP正当时”的展会大主题,集前沿设计与国内外高端品牌的智慧,激活向上之力。

 

 

钟蓓红

Q:中国国际家具展今年的大主题是“UP”,体现了主办方哪几个维度的思考?以国际品牌 x 国际设计事务所联展为核心亮点的“Return 特展”,其举办初衷和愿景又是什么,为何要凸显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角色意义?

 

A:现如今,中国家具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以融合创新为动力,设计引领为导向,文化内涵为核心,尽可能地去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所以,我们为今年的家具展定下了“UP正当时”这个主题,希望我们的展会能在品牌、设计、渠道、服务这四个维度上激活「向上之力」。

 

 

“品牌UP”的核心在于品牌价值的提升。“设计UP”强调的是产品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渠道UP”意味着我们的家具展包括摩登今年会有非常多的新动作。至于“服务UP”,为了提升展商与观众的参展、逛展体验,我们也对线上线下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以期提升浦东双展在业内的口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办公与商用 x(室内)建筑师与品牌综合联展——Return 特展的出现,是为了推动(室内)建筑师与品牌项目联动,促进“从设计到项目到再设计”的商业闭环合作,成为链接设计与商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为办公商用家具,乃至民用家具行业带来全新的原创设计闭环商业业态和模式。这种商业闭环合作,代表了一种更加灵活、响应迅速的模式,有助于打造持续创新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这种模合作,设计不再是一次性的创意,而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完善的过程,能够为行业带来长期的价值和竞争优势。凸显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重要性,能够促进设计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市场适应性,进而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和机遇。

 

Q:从官宣新闻稿上可以看出,本次特展的“设计”比重正在增加,与米兰、伦敦、科隆等老牌国际设计展会相比,中国国际家具展将如何书写自身的特色和未来发展规划?

 

A:作为业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家具展会之一,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和中国家具产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如今已发展成为可与米兰、科隆、高点比肩的国际四大家具展之一。

 

今年,我们展会的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展出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涵盖了国际和本土品牌。根据目前的数据,观众整体预登记数量同比增长了41.7%,其中海外观众的预登记数量同比增长34.7%,预计将吸引超过20万名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海外观众的吸引力持续走高,去年展会已经吸引了25,595名海外观众,超越了历史最高纪录,相比2019年增长了13.2%,今年,随着过境免签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海外观众人数有望再创新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出口内销双循环,线上线下新零售”的办展方针,在原创设计引领、生活方式展示、家居消费场景创新、出海新模式探索、数字化深度转型等层面加大投入和发展力度,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市场提供高质量供应商和专业买家的线下线上一体化交流,为产业注入新动能,为行业创造新价值,为中国家居企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黄养

Q:从建筑师统筹到社会分工的细化再到设计整体性考量的回归,您认为建筑百年发展历程的得与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Return特展”的主创建筑师之一,您又是如何解读本次策展主题的?

 

A:人们常说自己被一个空间感动,那么,令我们感动的到底是什么?是空间、产品、光影,还是材质?我觉得,它应该是种综合的效应。现代主义运动早期的建筑师通常能掌控全局,对建筑作品的整体效果负责。随着全球专业分工潮流的兴起,建筑学被逐渐划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等不同领域,建筑设计又细分出交通、医疗、酒店、教育、住宅等不同类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W+W Architects选择了酒店、文旅和豪宅作为专业方向,这既是机缘巧合,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如同硬币的两面,分工在带来效率的提升,也造成了空间整体性的割裂与脱节。

 

 

因而,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希望把所有元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自己专注的领域去强调建筑、景观、室内和产品的一体化,并通过拓展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Return特展”的主题与我们的设计主张一脉相承,以此为契机,我们得以更深刻地思考建筑的整体性问题。

 

Q:贵司的设计方案以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馆为灵感来源,让人与物的故事在流动的空间里缓缓展开。能否阐述这一创作过程的背后思考,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将流动空间理论与贵司一以贯之的有关自然、极简、光影、体量和艺术的设计理念相融合?

 

A:说来也巧,我们在今年年初造访了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馆。在踏入展馆的那一刻,我们便被空间里的一切所深深打动。虽然这一经典案例对于每个建筑师来说都不陌生,但现场捕捉到的信息与阅读书籍时完全不同。密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少即是多”在这个空间中被完美诠释,其核心要义就是让人懂得取舍,把握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先驱从功能主义和人的需求出发,他们创作的家具作品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尽管这些作品在诞生之初大多是为某个特定空间设计,但它们显现出的普世价值,足以为任何空间增色。我常想,为什么经典作品会掷地有声,让人过目难忘,而现在的许多产品设计很难抓住人心?或许就是因为后者只是单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而建筑师设计的家具可以与空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整体的力量。

 

在拿到展馆平面图后,我们觉得应该设计出一种更好的形式来满足它的功能,为观众带来一个过目不忘,启迪思考,同时又可以展示产品的空间。于是,我们的设计从展览空间的功能性和内在逻辑出发,用一种流动空间的概念,营造出连续不断的参观动线,同时塑造丰富的空间变化,为8+X个独立展出空间创造同等的机会。此外,我们还剔除了所有无用的信息,用一种简洁的空间语言去体现纯粹感,让观众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上,进一步激发大家对于设计和生活本质的思考。

 

 

任欣然

Q:W+W Architects素来将创新及品质置于首要位置,同时注重设计团队与业主、合作方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这次作品带来了哪些亮点及创新之处?您在与合作方沟通时又碰撞出怎样的意外惊喜呢?

 

A: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功能需求,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时代对于设计创新的渴求。这从一方面鞭策着我们不断思考并超越自我。另一方面,创新从来都不是天马行空的臆想,而是基于一系列主客观和理性分析后得出的独特解决方案。比如近一年来,我们进行了许多“轻质化”实践,用轻透、柔和的材质来营造空间的轻盈感。在设计“Return特展”空间时,我们同样选择了纸张,以线-面-体的构成方式,去呈现空间的诗意和流动性,联结人在空间的感受,同时减少搭建对环境造成影响。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创新,而是紧扣“流动空间”概念,让内外空间彼此渗透,让人流动线顺畅连通,就像河流一样自然流淌。此外,我们抛弃了目前流行的“场景化”的产品展示思维,而是采用一种剥离日常的方式,让设计回归本来面目。

 

 

展品之中,最令我们惊喜的是一把源自海沃氏旗下Cassina的柯布西耶躺椅,它将呈现在品牌展厅的中央,与密斯的“流动空间”主题形成呼应,共同致敬现代设计的黄金时代。海沃氏与Patricia Urquiola合作的当代作品,亚振的海派设计家具,以及其它六个品牌的原创设计,也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Return 特展局部效果图

 

 

Monica Abeldt

Q:海沃氏和Haworth Collection的产品宝库里闪烁着不同时期世界知名建筑师的智慧光茫,也留下了许多旷世经典。以时间为证,您认为品牌与建筑师联合创作产品,会在文化调性、产品定位、项目创作方面产生哪些特别价值?此外,能否结合本次参展作品,谈谈贵司与建筑师合作的趣事?

 

A:如你所言,海沃氏与世界知名建筑师的良好合作从文化调性、产品定位和项目创作等三个方面提升了品牌价值,也为设计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感、创新性和建筑整体性,使产品超越了单纯的功能,体现出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表达。品牌价值与建筑师愿景的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产品定位,这种定位往往会引领新的趋势,并重新定义行业标准。这不仅仅是创造家具,而是塑造跨越时间的体验、空间和故事。

 

 

在文化调性方面,知名建筑师的参与为海沃氏产品增添了叙事深度。他们的设计扎根于自己独特的设计哲学、生活经验和审美风格,同时也刻画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使用户与更大的文化背景相关联。从产品定位角度看,与知名建筑师合作能助力海沃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些代表了前沿创意、工艺和技术的独家限量款系列总能吸引设计发烧友和鉴赏家去投资,去收藏。至于项目创作,这种强强联手的协作关系,往往能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角,在形式、功能和可持续方面带来突破边界的可能性,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视觉吸引力,还能适应各种空间环境。

 

 

海沃氏与西班牙建筑师、设计师Patricia Urquiola的合作迎来了品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次的参展作品Cardigan Lounge、Openest系列休闲座椅和Poppy Lounge座椅,体现了创作双方对于生态环保、协作空间和开放边界的深刻思考。这些“叫好又叫座”的当代设计模糊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营造出培养创造力和舒适感的空间氛围。

 

令我尤为兴奋的还有海沃氏获得了Frank Lloyd Wright一部分他为早期建筑项目创作的家具的版权。我相信,我们将在未来办公空间创作中将建筑师“真诚”、“纯朴”、有机自然的设计理念发扬光大。此外, Haworth Collection的推出也极大增强了海沃氏的设计力量,我们从旗下的Poltrona Frau、Cappellini、Cassina和Zanotta等经典品牌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不同设计文化的滋养,同时衍生出一系列全新的精美设计。剧透一下,源于Cassina的柯布西耶躺椅将在展会时大放异彩,成为空间的焦点。

 

 

李立辉

Q:中国传统家具系统中所蕴含的丰富理念为现代家具的主流成就提供了基石,我们可以在许多西方一流建筑师的作品里看到“中国主义”的影响。作为生长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建筑师和品牌,我们在回归自身文化本源时,是否会遇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挑战?亚振在突破与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最后,请简单介绍一下本次带来的参展作品。

 

A:亚振是在海派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品牌,始终秉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海派精神和设计理念,既传承本土文化,也不因循守旧,始终保持开放进取的胸怀。从上世纪末起,亚振就尝试从东西方人文艺术中汲取灵感,博采众长,并与法国新锐设计师Gwen、加拿大知名设计师蔡小丰、爱马仕橱窗设计师Luca Sacchi、比利时国宝级设计师万德伦等国际知名设计师紧密合作,持续为海派文化注入国际化的设计表达。

 

 

我们扮演着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让家居成为沟通的媒介;我们积极走向世界,连续入选五届世博会,展现东方家居风采。未来,我们也致力于以东方文化的自信,更包容地吸收西方家具的优秀要素,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之上,创新出更多符合当代审美语境的产品。多元的视角和开放精神,让我们在保持本位的同时,避免陷入了被“遮蔽”的困境。因而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以“拨开云雾见青天”。

 

 

在突破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对家的整体构思。从成品到定制,我们并非孤立地做好某个产品的设计,而是更关注家庭整体空间的呈现和家庭中个体的自我表达。从人性化、舒适性、实用性、美观化和艺术性等角度综合构思,为居住者实现“一人一世界”的生活理想。二是非遗的传承。作为民族非遗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亚振创造性地将海派家具制作技艺与现代化生产工艺相结合,将传统工艺之美倾注于现代家居中,并积极创新演绎,让古老的非遗真正走进时下的生活。

 

 

本次参展,亚振甄选了无极椅、洞见几、枫丹白露·四斗柜等品牌旗下不同系列的代表作,从”艺术经典”“时尚东方”到“现代简约”,海派设计的魅力一脉相承,将美好的非遗文化、精致尚雅的生活方式,呈现给每一位观众。

 

百年前的现代主义运动塑造了今日的世界

当它带着整体性设计精神再度回归时

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Return 特展”

让我们且看、且思、且行!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