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30406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8-07-31
采访对象: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董事长、总设计师 / 姜峰
ID-CHINA:请您给我们谈谈您所坚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坚持做最好的设计”是我们始终遵循着的信念。其中的核心就是做适宜的设计。J&A每承接一个项目,都能敏锐地洞悉它的特质,并深刻地理解客户的愿景及理想,针对性地提出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机电设计一体化的适宜方案,用丰富的经验以及前瞻的眼光去呈现自己的创意,让作品最终达到功能、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们十分珍视所处的环境,并持续在作品中体现对社会、自然以及未来的关注,从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设计理念的推陈出新、新型技术的使用、再到材料的选择,J&A都对自然和人文报以最大尊重,并希望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己力。
ID-CHINA:您认为刚刚进入行业的年轻设计师最需要什么?
设计是个辛苦的行业,不仅需要创意和创新,还需要耐力和毅力。年轻设计师的优势很明显,有活力、有冲劲,也有很好的创意,但可能相对来说会比较急躁。好的设计不能太急于求成,更多地需要脚踏实地。在经济转型、社会急剧变革和行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设计师既要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要保持随时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工作中,我们要多看、多想、多悟、多观察,多学习,尽可能让自己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快速的成长。
ID-CHINA:您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接受我们的邀请,来遴选助手(设计新锐)的?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是设计大国,但离世界设计强国还有一定距离,我希望通过多年来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为年轻的设计师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少走弯路,从而推动提升中国的设计教育,为中国设计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助力中国设计更好地走向世界前列。
ID-CHINA:您眼中的助手需要具备那些素质?
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来讲,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必备的,但我更看重的是对于设计的热情和坚持。我们公司的使命是“用设计在人间创造天堂”,即要通过设计把很多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我们将一个平凡的空间打造得美轮美奂,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从而让更多的人既得到美的享受,又能感受到空间的舒适感和便利性。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而对设计的热爱和坚持能够帮我们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
ID-CHINA:如果有幸进入您公司做助手,会迎接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
在J&A,机会与挑战并存。我们可以给你足够大的舞台,帮助你去应对遇到的挑战。
作为中国城市综合体设计引领者,J&A的项目涵盖购物中心、办公空间、酒店/地产、医疗养老、公共建筑、轨道交通等多种类型,业务遍布全国。多元化的业务板块、多专业的协同,能够让年轻的设计师接触到更大体量的项目、更全面的设计领域,帮助设计师快速成长。
一直以来,J&A秉持“国际高度▪中国深度”的发展理念,让J&A的设计与时代、世界一流的设计同步。在创意上我们追求卓越,不断引入最前沿的设计理念。2013年,我们在香港创立了全资子公司JATO。在这个团队里,有来自具备国际文化背景、先进的设计思维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设计师,他们为J&A在设计创意和理念上输入了新鲜血液。另外,J&A不断地组织和参与各种国内外的行业活动,带动更多的中国设计师走出国门,投身于更广阔的平台去做交流,让设计师们接受最新的资讯与潮流,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
此外,我们还成立了J&A学院,在这里设计师会得到关于专业技能、职场素养等全面系统的培训,参与公司组织各项专业交流以及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加强各方面的技能。
在机会的背后,挑战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大量的知识和实践,设计师需要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应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ID-CHINA:最后请您为参加此次大赛的选手提一些建议。
一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这是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基础。
二是确定一个目标和方向,给自己找准定位。
三是要有足够开阔的眼界和足够敏锐的嗅觉,时刻保持与行业最前沿趋势同步。
四是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尤其在实践中,要踏实和务实,真正投入到设计工作之中,积累足够多的项目经验,才能真正得到成长。
ID-CHINA:您一天24小时的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设计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和感悟。我喜欢和员工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用见客户的时候,一般就是在公司,和员工们开会,到公司的各个部门走走看看,听项目设计方案讨论等等。工作结束之后,尽可能多一点时间陪伴家人,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着他们逐渐成熟,我倍感欣慰。
设计行业其实很难清晰界分工作和生活,周末或者假期去享受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适时转换角色、环境,对工作也很有帮助。
ID-CHINA:请为年轻的设计师朋友推荐6本书。
《未来简史》、《从零到一》、《变革的基因》、《一路向前》、《原则》、《当代建筑的性格》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