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案例 » 文化类 »Wutopia Lab / 八分园美术馆

Wutopia Lab / 八分园美术馆

点击: 43674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7-07-25

编辑:崔茜
建筑设计:Wutopia Lab
摄影:CreatAR
 
是的,我们就是喜欢这样的建筑
八分园,像发光一样的存在,真的太美了,也让我相信建筑是有意义的。

设计任务书一定要改的
绝大多数业主和发展商来找设计师时,对项目其实并没有想得十分透彻。如果设计师一头扎入任务书来设计的话,基本成为委托方的试错工具。所以不会改剧本的演员不是好建筑师。
业主史总,是通过画家李斌来找到我的,那时八分园还没得名。她打算改建收购的售楼中心。售楼中心是街角三角形两层楼建筑的一个边和嵌在其上的四层倒圆台大厅,入口在三角形内院。楼的一侧用作居委会,售楼中心一侧二楼是作为居委预留发展空间。另一侧用作沿街商铺。三角形加一个圆形是90年代末流行的平面构成形式,没过20年,可惜就不新鲜了,建筑学的时髦还真是是浮云。

业主打算把这个约2000平米的售楼中心设计成住家兼容经营,命名荟堂。但我觉得业主并没有考虑明白。我在着手设计之前准备了差不多近100个问题来问史总。问答过程帮助我和业主各自慢慢地厘清自己的思路,并达成共识,最后形成新的任务书,那就是放弃住家。这个八分园可以是一个专门展出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馆,空时可以作为发布会的场地,有咖啡和图书室,还有办公,关键要有民宿,此外要有一些附属接待功能比如餐厅,书房和棋牌室,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微型文化综合体。

做设计嘛可以是对个对子
我要设计的部分和居委以及商铺在建筑上粘连在一起。内院里除了园厅,其余两面都是其他功能的背面,挂满了空调和各种管子,我一点不介意杂乱的周边环境,这是我设计的上句,上句越杂乱破败,下句就越要有序纯净,不过我需要在上下句的结构上把改建部分和其他部分的粘连剥离清楚,我决定沿着内院三角形构筑一道帷幕作为围墙把上句隔离开来,沿着这个思路,园厅也需要一道帷幕。这样,改造的建筑不分就有了自己的边界可以独立成句了。 

造园子不是造景观
高速的城市化会制造一种模糊的城市图景,缺少鲜明的识别。八分园所在的江桥也是如此,20年来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和景观挤在一起,可以和任何一个城郊结合部互换而不觉有异。上海五大名园,嘉定有其三,然而这几十年,嘉定公园造了不少确乏善可陈,那些不算公园,算是景观。我站在荒废的内院,决定造一个园子。向七十年代的上海街道公园比如蓬莱,霍山和西康公园致敬,向嘉定的园林历史致敬。

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公园其实是被园林史所忽略的,造园师在公园上复活并创新了传统园林。许多小品的设计兼具功能,当时的施工技艺和传统形式,虽新而古。但这几十年,景观师代替了造园师,园林的传统被虚假的日式和所谓现代园林所替代。传统只能继承,然后转译,然后创新,这才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西方学术背景训练出来的景观师和建筑师基本不太会造园,但热衷脱离传统,大谈特谈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其实不过是把传统当成遮羞布而掩盖自己不关心传统,借用他山之石的事实。拿来主义不是不可以,以继承发扬传统之口拿来主义,这就是欺骗了。
在拙政别墅中,我试着学习传统造园,那么这次,我决定把江桥的所谓现代景观作为上句,八分园衔接七十年代造园精神作为下句,让这个破败三角形内院新生,它更是精致的当代立面的对偶,让园子和建筑彼此合为一体。我认为建筑和园子的总体一起才算是建筑学的。

灵光一闪起名字
那天我问助手得知园子占地一亩不到约四百多平米,恰好八分地,脱口而出八分园。加上我这人平时高调,这八分也可以提醒我做事做人八分不可太满。业主颇以为然,就此定名八分园。原来的荟堂则转而成为民宿的名字。

我不喜欢干巴巴的建筑
周榕批评我的建筑有些甜,过于丰富取悦他人。我是上海人,周榕又希望我的设计具有上海性。基于生活的上海性恰恰就是让人愉悦但克制的丰富性。这2000平米的建筑在空间上要显得变化丰富但彼此有联系。我既不希望强迫症一般的极简主义,也不喜欢浮夸的场景并置确毫无联系。我用对偶展开空间关系。园子是外,形式感复杂,建筑是内,呈现朴素。但这些朴素又有些不同,美术馆要朴素有力,而边上的书房和餐厅要温暖柔软,三楼的联合办公就要接近简陋,而四楼的民宿则回到克制的优雅,还要呈现出某些可以容易解读的精神性,在屋顶通过营建菜园向古老的文人园林致敬。

轴测图

四层的民宿才是我隐藏在整个八分园的惊喜和高潮。我为每间民宿都设置了空中的院子,一个公共区域的四水归堂的天井。其实我打造了一个真正意义的空中别墅,一直想在商业地产中实现却在公共建筑上变成真实。算是我研究的垂直城市心得的一个微小的实践。每个院子都是当代的中式庭院,取材于仇英的绘画而加以提炼,这高高在上提炼过的空中院子是那个低低在下传统的地上园子的下句。八分园由此呈现出的丰富性让游园变得高潮迭起,正如古人的七言律诗,字数有限但意境丰富。

四层平面图

 

风格不是太重要
至于建筑和室内是什么样的风格,其实不太重要。从2012年起,我有些刻意模糊鲜明的风格陈述。尽管我算现代中式的始作俑者,但经过15年,我倒是希望所谓的东方西方在当下经过我展现出我个人的方式,一切为我所用而随心所欲。
 
立面上层层叠叠的资本主义语汇
我用一个节制的立面来包裹八分园的丰富性。从无极书院开始,我就如张斌老师所言在立面上制造层层叠叠的语汇来让立面变成一个空间而不是一张皮。我最后选定穿孔铝板以折扇的方式在立面上形成面纱。这面纱不是气候边界,它背后有玻璃幕墙,有院子也有阳台。我把立面看成内外之间的边疆,边疆不是国境线,它有含混的模糊地带,这就是让我着迷的地方。我热爱在立面创造这么一个模糊地带。

影子
在一个人美术馆这个项目上,我提过,我对影子的迷恋其实出于地域气候之于人的经验,习惯使然。在八分园不同空间,我塑造了不同影子的情绪。由于园子的存在,这些影子能够明确传递温度,风和声音的信息而具有饱满的丰富性。

对细节保持距离
“我需要在创作中和作品保持距离,但细节仍然干扰这我”。建筑学一度着迷于建筑学意义的细部,现在我刻意和它保持距离,不是我不喜欢,而是需要借用工人相对粗暴的施工方式来呈现没有细部的细部。所以我对业主说边庭的围墙就不要找平抹光再上漆,就直接在基层上罩漆,我有些喜欢这种视觉的质感,但最后影子在墙上呈现国画皱法的效果,这个是意外。

有时即兴
在确定立面穿孔铝板的花纹时,我即兴选定了梅花,什么花纹不重要,重要的是花纹形成的穿孔是否足够在立面制造出面纱的感觉。园子的主树是原来庭院里的朴树,那么园子就围绕它展开吧。那天我站在现场,背对入口看着墙壁,我想开个月门吧,当时就是想这么做。
 
有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来庭院里还有棕榈树,造园师试图消灭它们,而业主则有些心痛,我觉得留着就留着吧现在它们被竹林遮掩,毫不突兀,有鸟在上面筑巢,多好哪。

在入口庭院,我原本要求拆除门头然后设计了耐候钢板的门房,业主拆除了一半门头,也造了门房就一直停在那里。我是坚持我的强迫症还是纵容业主呢?我决定因地制宜,我说服业主多拆了一点保持了紧绷的边界,我要求把原来的粉饰层凿掉,露出水泥基层,不许把原门头的柱子包裹成门房外墙的一部分,把门房空间用短墙围起来形成一个前院。然后业主突然全刷成白色,就像边庭那堵有些糙的围墙。我站在前院那棵保留的香樟树下,看看竹林围绕的入口和灰色砾石的地面,那就这样吧。
 
有时不妥协
史总总是委婉地要求我思考一下围墙的设计,我先后尝试了波形阳光板,离瓦,穿孔铝板(花纹是像素化的千里江山图),铝格栅加垂直绿化,我还断然拒绝了史总提出的爬藤绿化墙。直到9月,八分园的围墙还是迟迟没动工,甚至有谣言业主不打算造了。我意识到也许是造价。我特地找到史总,重申了围墙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现在建成的围墙样式。但即便如此,围墙的造价按照幕墙公司的报价也要100万左右,但史总找了广告牌制作公司把造价减少到了40万,于是动工。
 
我不太关心格栅的排列形式,但我关心每个格栅的截面尺寸,我拒绝了成品铝型材,因为厚度和宽度都大了几厘米,施工方不得不定制,由此造价增加。施工刚开头,史总发来照片,问围墙格栅背后的两翼楼房的背面是否要喷成黑色,我说不急,等施工完了再看。葛俊觉得格栅的镀锌框架焊点难看,希望处理,我也不以为然。
 
等围墙完工那天,史总激动地给我电话说明白我的意思了,围墙的样式不重要但必须有而且不能完全封死,必须是黑色。这样的围墙把周边环境疏离在八分园之外并成为八分园的对比,使得八分园成为贴着旧物而新生的场所。我回答是的。镀锌框架也是旧物的一部分,而黑色格栅则是新物,至于什么花纹都是可以的,但花纹的最后尺寸决定审美的细致则不可放松。至于黑色才能有力把围墙和旧物切开并谦虚地成为背景是中央那个华丽圆形帷幕的下句。

再累最后也要装得轻松
沿着竹林经过前院,门房和棋牌室,推开大门就是八分园。入园几步你可以选择过桥进入美术馆,也可以继续直走进入竹林背后的餐厅。圆形美术馆两层通高,左手是书房和餐厅,右手是楼梯,正对一个月门,一棵苍松入画来,那门后是个改建原来变成臭水池的边庭。二楼是环形走廊,可以临展,也可以作为图书室和咖啡,三楼是临展和联合办公,三楼半出休息平台可以到布草间,楼梯的光线从一楼的暗到最后四楼大亮,进入四楼回首可见拥挤匆忙的城市化边缘。转而就是荟堂,一个有些小得意地藏在美术馆楼上的小天地。转过天井,走上屋顶,是个生机勃勃的菜园子,春天到,菜秸正时,微香中让我想起食庐的菜秸排翅来。四周的建筑簇拥着这个小小的屋顶,你可以轻轻叹口气,它真的是桃花源了。

所有艰苦的训练和思考,在最后都要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轻松。回顾我初二模仿倪瓒和梁楷,他们伟大的绘画就是这种审美最标准的诠释。我也希望我的设计能够如此。所以我不会因为被批评有些甜美而沮丧,因为这是两种态度,我取其一即可。
   
建筑学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在前院设计了竹林通幽的入口,将八分园独立出来,但八分园不是私家园林,它免费向周边居民开放。这种节制的开放让八分园获得了周边居民的认同,他们珍惜这个园子,安静地在园子走几步,满足。我在各种复杂邻里关系中改建空间,这是唯一一次获得邻里写表扬信称赞的项目。这也是我把前院设计纳入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的原因,这个街口一度沦为简单的过道,原本的景观破败不堪,但一个前院就改变了这个街角,使得它又活泼起来。建筑学的社会学意义显现出来。

我为什么和业主达成美术馆的共识,是因为发现业主先生是上海著名的久新搪瓷厂的最后一任厂长,搪瓷是曾经主宰中国任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日用品,如今则几乎不稳。谢厂长于2002年随着搪瓷厂关闭而退休。这些年他收藏了大量的搪瓷,质量和数量惊人,他珍惜回忆而夫人史总则大踏步成为房地产女强人。我和李斌不约而同认为搪瓷可以成为这个微型文化综合体的文眼。随着八分园的建造,谢厂长的公子从米兰留学回来,创办了一个时尚的搪瓷品牌并入驻八分园,这才是技术和家庭传统的新生。12月,八分园在没有完全开园的时候举办了搪瓷百年展,我站在人群中默默观察这一家子,这搪瓷曾经是荣耀,或许曾经是负担,然而因为八分园,它断然复苏。八分园帮助这一家子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彼此以及手中的财富,这下我觉得建筑学可以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最后我要解释一下我的建筑学梦想
我梦想用建筑去创造一个能矗立在黄金时代的神话。尽管在现实的摧残下,这个神话似乎有些渺茫,但这些年我绝不放弃,这和其他人毫无干系,可有时毫无头绪,我唯一能做是努力用轻松的笔触在建筑中描绘人类内心深刻的力量。
 
八分园开始接近我希望的神话了,它可以满足我,它与周遭并存,我躲在这里,就是全世界。有时,我会闭上眼睛,因为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

设计单位:
设计总负责+建筑设计:Wutopia Lab
施工图配合单位:上海杜鹃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瑞元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苏州未相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
主要设计人员:
总建筑师:俞挺
建筑:俞挺、葛俊、戴欣旸
施工图:周猗莲、陈国华、杨雪婷、马欣宇
室内:范日桥、张哲
景观:郭文 倪智超  包宇
室内&景观设计顾问:俞挺
业主:史惠娟
地点:嘉怡路151号(海蓝路口)
建筑面积:2000平米
建筑材料:钢,混凝土,铝板,玻璃
摄影:CreatAR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