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无经无纬——“线下”思维

无经无纬——“线下”思维

点击: 31050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6-01-13

“线下”思维之一:

当代艺术面对中国传统民间编织手工艺的思维,或许应该是“切经断纬”,亦或是至少需要“切经断纬”式的思维模式。冲散、扔掉、重构、再拿来,确实需要在一个时间的长河里,时代的背景下反复的“切经断纬”,大胆的改变与颠覆。用一种从属于“进化论”式的方法,优胜劣汰出一个有着清晰脉络的传统与当代共生的一种艺术形态,所以我们需要用大胆的“切经断纬”,让我们中国传统手工艺进入一个“无经无纬”的状态。打散的细节如同一个个飘荡的魂魄,重新找寻到一个真实的载体,再次重生,这便是这个空间的构想生成之源。“切经断纬”后,用“无经无纬”的思维模式去构建一个当代的三维空间系统。

以上构想,所生成的空间体系,一定会遵循一种有度的释放和颠覆,这种“度”,便决定了空间里的“节奏”和“质感”,更是决定了这个现代三维空间系统的独有气质。所以,“回到民间”这一看似与“切经断纬”背道而驰的哲学性矛盾思维,中国传统空间的“节奏”和“质感”,必须回到本次展览空间构想的本源,因为这是空间的内在气质和法度。八位艺术家的艺术品分别被置于一个独立的空间单元,每一个空间单元被艺术家本身作品的特质所控制,形成自己独有的“场所精神”,从而艺术品之间没有了相互干扰。极度挑高的展览空间,被平面分割成看似无序的经纬线,又自由围合生成八个艺术院落,这种自由形态的院落感觉,至关重要,每个院落之间,靠各式各样的门洞相互连接、贯穿。参观的人,穿过这些门,从一个独院进入另一个独院,这便是我们传统民间三维空间里的节奏控制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空间体系最精彩的地方。通过人移动的路线,移步异景,参观完一个艺术家作品之后,自然的能感知到另一个艺术作品,所以人流不用导向,也不会产生路径迷惑感,似乎均是顺理成章而为。它精准的控制了参观者的心理状态,似乎在游园,又如回到过去大院生活的心理状态。再说说“质感”,空间质感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极细的竹帘来表达,这种材料当下多用于现在的茶道,做茶席之用,这种极细的竹帘,精致地编织而成,非常精彩,与艺术的精致编织形成微妙的呼应关系。另外,我想这种材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它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竹帘”这个材料和“线下”展、“编织”,这一主题以及进入展场参观者的情绪,瞬间形成一种共鸣,无需太多文字、太多解释,这种材料本身的气质表达更胜过万语千言。其实,这个三维空间体系,它自己已经在静静的诉说着,关于“编织”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碰撞后产生的一切,只不过每个人感知不同而已。

« 前一页12下一页 »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