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建筑之外

建筑之外

点击: 30240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2014-03 时间: 2014-03-01

编辑:Linda 资料提供:马达思班
 
  建筑师职业专门化发展以来,建筑与社会、生活、艺术之间早已存在且从未离散的关系逐渐变得模糊、隐晦。 由陈展辉、戴春策展于京沪两地举行的“建筑之外”建筑师群展,就是以建筑为出发点向外延伸,涉及画作、陶瓷、家具设计以及装置艺术等,讨论与建筑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以及拉开与建筑原点的距离后所蕴含的能量和价值。ID 选登不同类别的作品,以飨读者。
 
1. 陈旭东的葵凳: 设计从自然中提取灵感,以葵花作为形式的母体,试图通过简单的几何结构衍生及组合,创造出非几何的脱胎于自然的有机体。

2. 赖军的肌理混凝土灯: 让混凝土这种最为简单、最为质朴的建筑材料,淡化形式,发挥特性,在小小的吊灯灯罩上充分展现它自然的肌理跟细腻的质感,让混凝土灯罩的这种新概念融入吊灯设计中,探索和挑战“旧”材质的“新”用法。

3. 曹晓昕如意壶套装杯: 茶具自古就是中国传统的具有精神功能的器物,该设计以中国如意云纹为母题,运用当代工艺,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简奢意含的茶道韵味。收纳时可装入“葫芦”的容积,让人对器物本身有了更多的想象。

4. 陈伟航的梯云纵:梯云纵是武当武功中的一种至高轻功,注重身法轻灵,高低进退自如。阿里巴巴正是这登云的阶梯,十三级台阶,逐级而上。建筑也在用它无声的辞藻,吟唱着飞跃的身姿。人生的高处,在云端。

5. 冯路的国家美术馆概念模型: 设计概念的源头来自于无样建筑工作室受邀参加2011 年北京元典美术馆举办的“美术馆建筑设计研究展”所提交的设计作品。2013 年上海当代艺
术博物馆展览“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的参展作品。

6. 卢志刚的缘圆椅·逸: 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书法绘画之要法——“骨法用笔”,将笔法融入产品的造型结构,设计制作严谨,遵循家具的结构受力原理,借鉴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技术手法,体现了当代中国家具的筋、肉、骨、气。

7. 卢志刚的之几·水:“之几”取形于汉字中的“之”与英文中的“Z”,将文字之形充分融入家具形体,形成由多个“Z”构成的不间断结构。几架采用传统榫卯插接手法,各部分木构件在互相牵制而又互相倚靠中,保持整体力量的均衡。

8. 马达思班南方科技大学教学楼:总体规划,集中利用土地以减小建筑的占地面积;建筑,以三维的、有秩序的网络来集合所有的公共使用功能;教学结构,更多地考虑了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和具有相同导向性的关系,为对交叉学科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9. 王健的纸质手提袋: 通过对废旧材料硫酸图的再利用,提升传统纸袋的性能、延伸纸袋的使用模式,同时增加美观性和体现建筑行业特色。通过折纸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六种基础原型,使其满足实用性更具备独特的设计感。

10. 王开方的K 星球:K 星球,是缩小的宇宙, 是放大的细胞, 是社会万象的错综关联, 是人情世故的 繁杂纠结。艺术家力求通过 K 星球系列作品, 去演绎宏观与微观间、物质与意识间、万物互联与天人合一间的当代东方宇宙观。

11. 王彦的第十三天:炭笔画曾是现代建筑大师们最热衷的艺术表现形式,黑白之间有着粗犷的笔触肌理,耐人寻味。本作品主题是刚出生13 天的男孩肖像,各种丰富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12. 吴华的根:作品“根”创作于2012 年,本作品试图以架上绘画形式探索植物生长的形态和寓意,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生命发展延续的渴望和尊重。

13. 野城的现代主义的后现代性行为:整个装置通过重力接触和连通器的方式将三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作者在行为教程中极力强调“不要打爆它”,便是在强调一种对欲望的克制。在疯狂的大跃进式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已经打爆了太多的东西,最后连人性也被我们打爆了。

14. 张清帆的采采流水:作品名取自《二十四诗品》的“纤 ”一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初春村子的蓬勃、阅读中的沉浸、岸边细语的静谧、树的生命力与遮蔽、远方山体的依稀可见…都尝试结合在或大或小的视角转换里,并希望因此牵引出的想象串联在一个参差的空间体验的线索中。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