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趣城•艺造城市论坛”艺术与城市对话

“趣城•艺造城市论坛”艺术与城市对话

点击: 30781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4-12-17

  2014年12月13日,在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设计处的支持下,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趣城•艺造城市论坛”在华侨城创意园T馆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文化机构、知名企业代表参加,并受到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广泛关注,共收到300多位社会人士的踊跃报名。
 
  “趣城•艺造城市论坛”属于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委员会发起的“趣城”计划的一个分支活动。据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黄卫东介绍,论坛旨在整合社会资源与艺术资源,邀请艺术家、规划师、建筑师、文化机构和知名企业代表参加,为致力开展艺术项目的企业及从事城市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提供共同协作的平台,促成艺术家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参与趣城系列项目实施,与政府、发展商、公众协力建造一系列有艺术特色、人性化的艺术街区,使深圳成为一座更有人文情怀的美丽都市。

  上午分论坛主题为“艺术家如何介入城市”,由深圳市公共艺术总监孙振华主持,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深圳青年雕塑家戴耘、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春尧、源计划建筑工作室设计主持何健翔、中国知名涂鸦艺术家李昱昱、跨界艺术家陈睿等以审美和非功利的立场,畅谈艺术家介入城市的可能性。
 
  下午分论坛主题为“艺术创造城市”,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艺术与规划的专题演讲、艺术与运营的研讨会以及艺术青年沙龙,来自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黄卫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苏运升、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的姜鹏,和来自华侨城创意园的刘洪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郑玉龙、深圳美术馆的游江从多方面探讨艺术与规划、艺术与运营的关系。论坛最后还特设一个“艺术与青年”的沙龙,邀请数位深圳青年艺术领袖畅谈分享他们的创意创作、招牌项目及未来动向,内容涵盖雕塑、装置艺术、涂鸦艺术、行为艺术和影像、音乐、舞蹈、节事。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呈现出深圳艺术新锐活跃、蓬勃发展的生机。

艺术家如何介入城市
 
  孙振华希望趣城•艺造城市论坛能够创造一个激励思想的平台,让更多创意人士关注城市,关注在城市生活的人,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来分享城市的成果,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这个城市在做什么,深圳和其他城市的差别在哪里,深圳未来发展的路径又在哪里。
 
  冯原从公共艺术的全球化与地方性表达的二元结构的对立中提出疑问,“作为创新的公共艺术,到底能够激发我们什么,或者说公共艺术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它没有答案,但是要做好,我们就必须超越作为文化遗产的公共艺术,也必须超越作为政治表征的文化竞争,如果我们不能超越,那么就没有办法进步。今天的公共艺术就像犀牛一样,要破墙而出,才能走向可能的未来。”

     戴耘从自己创作砖系列的雕塑作品来谈艺术家如何介入城市,“当艺术家个人创作进入公共空间的时候,的确存在和你所在的空间、环境、业主、委托方几方面的关系,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而且也可能无法实现,但是这也不足以阻挡你摸索的方向,我们需要的是常年坚持自己的艺术方向或者立场。”
 
  刘春尧以 “互动的公共艺术”为题,分享了国外艺术家进入城市空间的作品案例。他认为“当艺术想进入公共空间时,需要参与、互动、身体体验,做到这三样,艺术才能有效融入,或者是介入公共空间,才能让观众在艺术家营造的场所中乐于停留,从而对作品产生共鸣。”
 
  何健翔用建筑的方式来介入城市,他谈到“很多建筑师本身就是艺术家,艺术家本身也是建筑师,艺术总是在建筑立面发声。在广州红砖厂房项目开始摸索改造之时,我们就不是和企业合作单纯的展厅,而是要把展示变成公共的艺术平台,或者是一个公共的艺术,我们希望它是公共的、开放的、市民的。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把建筑或者是空间作为文化、公共艺术活动触发剂。”
 
  李昱昱、陈睿代表年轻艺术家群体,他们擅于利用网络、微信等媒介方式激活、带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李昱昱从涂鸦艺术谈打造城市娱乐的新方式,他认为“艺术家如何介入城市?首先要商业化,其次是平台化。比如我不仅是做原有的涂鸦,我还会把艺术形态丰富。当艺术形式多了之后,就会让你更深度去介入城市,让大家去认知和感受你的作品,这是第一步。之后要把它平台化,让更多艺术形式进来,让大众参与进来,去传播,能够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做大,扩大影响力,我相信通过艺术可以让我们的城市更出名!造名深圳,有你有我。”
 
     陈睿从设计价值谈起,认为“设计要依附市场,才能等到社会的回馈,这样设计才更有意义。我们以一个扁平化的方式去更直接地介入市场,能够更直接得到社会回馈和让大家融入我的作品,从而关注我内心的表达和我的艺术品。设计师的价值在于能为社会解决多少问题,我的艺术品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的问题,这样我的创意才变得更有价值。”

 

 
艺术与规划
 
  黄卫东从城市规划角度谈多样城市的表情及艺术街区的可能性。“当代西方的设计师们,他们在做规划设计时,努力想去做一些和人的生活有关的研究,比如体育的、文化的,不是用我们几轴几带的方式来表达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人的活动在里面出现之后,人在整个规划未来的思维逻辑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城市应该有很多样的表情。一个人要面对多样化的城市表情,他才愿意留下来,这个是和规划有关的。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人的需求,以及在塑造城市空间的过程中赋予艺术创造性,那么我们塑造的就是苍白的城市,也很难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苏运升开启了下一代城市与建筑的话题,他谈到“我们的城市规划,首先要让建筑软下来,要让整个城市软下来,这个不代表说要做成‘奇奇怪怪的建筑’。奇奇怪怪的建筑和曲线的建筑是有本质区别的。评价建筑的标准在于,要看这个建筑是不是能以更少的能量获得一个更有趣的空间。如果建筑形式和功能脱节了,我们就觉得它奇怪了。如果所有人看这个建筑,可以看到它建造背后的逻辑,比如说是为了能保护地形或更省钱,或是能更快速建造,这样就不奇怪。所以大家不要认为奇奇怪怪的建筑就是把建筑做成方盒子,这个是错误的。”
 
  姜鹏关注艺术、文化、城市三者的关系,思考该如何用艺术改造城市。他谈到“首先政府并不应该关注个体艺术家的发展空间到底能达到什么高度,应更大程度关注城市、社会的需求结构是什么,以此来确定各种公共设施、文化设施配置的位置和规模,而不是按照现行的城市规划千人指标来配。第二个,艺术的取向可能也不需要政府过多关注,政府应该更多关注如何为艺术家群体创造更多的保障空间、孵化空间,使理想空间的搭建能够更加顺利和合理。”
 
艺术与运营
 

黄卫东、刘洪杰、郑玉龙、游江探讨艺术与运营的关系

刘洪杰以OCT-LOFT模式来探讨如何将艺术作为一种实践。

郑玉龙介绍了“蛇口再出发”系列活动来推动蛇口文化艺术的落地。

游江以“无墙的美术馆”为题,探讨美术馆与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关系。
 
艺术与青年
 

熊秋悦以时代美术馆黄边站公共广场舞项目为例,将广场舞大妈与艺术馆(门口)等公共空间进行链接,为社区引入艺术。

张凯琴从“握手302 ”城中村里的艺术实践开始,讲述了在城中村里上演的戏剧工作坊、茶会、展览等互动艺术。

贝尼以身边的案例探讨艺术行为的公共属性,呼吁“大家一起去玩艺术”。

   杨光分享了自己的雕塑艺术创作,将艺术与自身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王阚展示了演舞会的精彩片段,让人认识了街头文化艺术的魅力。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