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张丽芳 设计:Jan Kaplicky、Andrea Morgante
恩佐·法拉利博物馆由故居展区、邻近的工作坊和一座具有强烈现代感的新展馆组成,展馆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呼应。
为了向赛车传奇人物和企业家恩佐·法拉利(1898-1988 年)致敬,新博物馆将由恩佐·法拉利故居展区、邻近的工作坊以及单独新建的一个展馆构成。
新展馆
雕刻而成的黄色铝制房顶上有十个天窗,象征着汽车发动机罩上的进气口,既可以通风透光又体现了汽车设计的美学价值。双曲面铝制房顶由工程师用已注册专利的凹凸结构将一块块铝制板拼接而成,面积达3300 平方米。房顶采用明黄色,明黄色既是摩德纳的官方颜色,也是法拉利公司的主题颜色,法拉利标志即由跃马和明黄色的背景图案构成。
设计师希望两个展馆之间形成微妙呼应,在突出法拉利故居的同时,又保证博物馆的整体性。新展馆的外部环境决定法拉利故居和工作坊的结构,而法拉利故居和工作坊的外部环境又体现了新展馆的功能和用途。新展馆与法拉利故居同高,包括地下部分高度可达12米。此外,新展馆仿佛展开双臂拥抱法拉利故居一般,表达了对恩佐• 法拉利的敬意。
新展馆外墙在透明度和功能性上都达到了极致。12.5 度倾斜的玻璃墙是曲线型的,每一块玻璃均由预加张力的钢索支撑,承重量可达40 吨。夏季,展馆的温度传感器将自动开启外墙和房顶上的窗户,实现展馆内外冷热空气对流。展馆还是意大利第一座使用地热能的博物馆。由于一半建筑都在地下,因此展依靠地热能来调节馆内温度。同时,展馆还采用了光伏技术和水循环系统。
参观者一进门就能看到展厅的全景:巨大空旷的白色展厅,墙壁和地面缓缓相接,仿佛在一个二维空间。房顶上有一层半透明薄膜,均匀地分散了照进展厅的光线。空气从房顶上的天窗流出时,薄膜会产生棱纹效果,令观者联想到汽车内饰。入口一侧是一家书店和咖啡馆,另一侧是其他设施。书店和咖啡馆的房顶都采用了明黄色的水泡状设计。展馆缓缓的斜坡逐渐将参观者从地上引导至地下,展台也标示了循环路径。展台高出地面45 厘米,以便观者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展台上的赛车,而不
仅仅是观看一些摆放在室内的车子。展厅可以同时展示21 辆车。沿着展厅墙壁看去,有一些皮箱,陈列着辅助展品。斜坡底部和入口正下方是展馆内固定的视听馆。视听馆两侧分别是一个曲线构造的教室和一个能看到入口的会议室。
翻新的故居与工作坊
恩佐. 法拉利的父亲在18 世纪30 年代建造的两层楼房和工作坊已经焕然一新。这里是恩佐. 法拉利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除了两个根据意大利抗震规定用以提高建筑刚性的内部支撑结构之外,小楼和工场后建的设施都被清除,基本保持了恩佐• 法拉利生活时的原样。主展区在两层高的工作坊里。
设计师在此设计了一个现代展示系统,采用数字投影、信息面板等展示了恩佐• 法拉利的私人物品及其他展品。这个展示系统像一本展开的大书,参观者能通过不同的媒介阅读恩佐• 法拉利一生中不同的篇章。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三维的恩佐• 法拉利生活体验馆。不同的篇章以曲线墙作分页符,当参观者往前走时,会逐步看到每一章和每一页。下一章总是隐蔽的,这样参观者就能保持兴趣并享受发现的乐趣。这个展示系统长达40 米,低度逆光柔和地照着展示系统和房间,营造出一种私密的空间感。主展厅北端的法拉利故居里有两个相邻的小展区。行政办公区则在一层,紧挨着小展区。
项目名称:恩佐·法拉利博物馆。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展厅:4,200平方米、故居:1,000平方米)。项目地点:意大利
摩德纳市保罗法拉利85号。概念设计:2004年。完工时间:2012年。设计公司:Future Systems、Shiro Studio。方案设计:Jan Kaplicky、Andrea Morgante、Liz Middleton、 Federico Celoni。项目设计(2005—2007):Andrea Morgante、Søren Aagaard、 Oriana Cremella、Chris Geneste、Cristina Greco、Clancy Meyers、LizMiddleton、Itai Palti、Filippo Previtali、Daria Trovato。艺术总监(2009—2012):Andrea Morgante。建筑和环境服务(竞争阶段):Arup London。项目管理和工地监管:Politecnica-摩德纳。结构、机械和电气设计,环境影响评估,健康与安全(前期、中期和后期施工阶段):Politecnica。工程量评估(设计施工阶段):Politecnica。委托方:恩佐·法拉利Casa Natale基金会。总承包商:恩佐集团。技术总监:Giuseppe Co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