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展会博览 » 特别报道 »沉史浮生—李志强彩墨作品展

沉史浮生—李志强彩墨作品展

点击: 31982 次 来源: www.id-china.com.cn 时间: 2012-04-24

  《沉史浮生—李志强彩墨作品展》于2012年4月22日在今日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国著名美术批评家贾方舟先生任策划及学术主持。  

  同日《李志强彩墨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展览现场召开,陶咏白、刘骁纯、贾方舟、皮道坚、陈孝信、王镛、邓平祥、王林、鲁虹、朱青生、徐虹、王端廷、杨卫、杭春晓等十余位国内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美术史研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李志强作品《哺 Suckle》122×145cm.宣纸彩墨 2011

《沉史History of ups and downs No.19》246×290cm 宣纸彩墨 2011.

《沉史History of ups and downs No.35》145×246cm. 宣纸彩墨 2011

  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李志强自1993与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两次个展之后,潜心研究并创作的50余幅彩墨作品。以“沉史浮生”命题,是来自于两个方面:历史主题与现世生活。在历史主题中,呈现的多是金戈铁马、沙场厮杀的宏大而悲壮的场面,而在市井生活中,呈现的多是消费主义商业时代的五光十色,都市人的悠闲与平静。一张一弛、亦古亦今,似在时空纵横的经纬线上编织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与人生的沉浮。
  从1981年(美院毕业创作)李志强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彩墨画创作开始,他便与这一艺术形式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后的1991年,他和其兄李志国与作曲家鲍元恺合作的《炎黄组画》同样延续了彩墨画形式,而那次合作产生的影响至今对于他在创作题材与精神归属上仍然深刻。此后的20年间,他在进行油画、水墨、岩彩、壁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之余,始终没有放弃对彩墨画的探索,风景、人物、动物、静物等各种题材都曾涉猎。1995年之后,李志强对个人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反思,并且进入了漫长的创作培育过程。
  培育的过程从艺术本体入手,同时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上,李志强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挑战,他清楚自己的目的所在,也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他不管别人怎么说,十几年来排除一切杂念就想着创造作品。他坚信真正的艺术能够超越争论、永不过时、具有人文精神并终将属于世界。
  在艺术形式上他选择了彩墨画,而在解决笔墨与颜色这个难题同时,还要解决造型、空间、张力等一系列涉及到观察方法、创作手段、绘画观念的问题。换句话说,李志强试想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法,在解决中西方相关绘画原理的同时,重新解释传统并继承传统;用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体现民族自信的绘画作品,去实现中西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彩墨”是李志强采用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征。“彩墨画”这个概念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初使用过,后来被废止,一律称“中国画”。80年代后,“中国画”在很多场合又被“水墨画”所取代。但从媒介材料的角度看,李志强重新使用“彩墨”这一概念的用意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要在时下的水墨主流中强调和凸显色彩的语言魅力。
  事实上,进入20世纪以后,“色彩”就成为以墨为主的传统绘画的一个革新课题。从林风眠这一代起,就不断有人在尝试探索。但时至今日,在强大的水墨潮流中,色彩依然是一个“支流”。在传统绘画中,色彩既是一个当代话题,又是一个十分久远的话题。从传统文脉看,唐宋以后,文人画渐成主流,赋彩画退居次要。久而久之,我们的绘画传统似乎就变成了“文人水墨”的一枝独秀。
  从某种意义上看,水墨画的出现,也可以说是走了一个极端。而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看,对色彩的偏废无疑是中国水墨画发展进程中付出的一大代价。唐以前的绘画,在色彩方面已有相当精深的研究与发现,可惜,“以墨代色”的水墨画的滥觞抑制了传统绘画在色彩方面的进一步开掘。
  从李志强作品本身看,色彩因素的强化,使他的作品靠近了敦煌的壁画传统和民间年画的传统,他曾在80年代初赴甘肃研习敦煌壁画,又长期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工作,对民间年画耳濡目染,加以他对色彩的天性敏感,都促使他走上这条“融色于墨”的道路。
  李志强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从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总是假以粗笔长线,大刀阔斧地处理画面,大气而无琐碎之感。这种洗练概括的“书写性”特征既源于传统笔法,又区别于传统写意的用笔规范。他的线显然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勾勒”,而是融汇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性特征,更注重用笔的感性特点,注重色与色、色与线之间的关系,墨线不只起到间隔、区分和轮廓的作用,甚至是将墨线作为色彩构成之一种来加以考虑,这就在观念的意义上重新定义了色与墨的关系。
  李志强所以能在“色”与“墨”的构成中做这样的思考和探索,是因为他能自觉吸收多方面的营养,从中国传统到西方现代,从文人画到民间艺术,从油画到壁画,他都深入其中尝试、了解、运用、吸收,在自然混成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彩墨”,正是对这一风格的极简概况。
 
“融色于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李志强
 
 
  李志强(老强),1955年中国天津生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
  曾任天津杨柳青画社社长、总编辑。天津画院副院长,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创作研究领域涉及彩墨、油画、水墨、壁画等,曾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两次在新加坡举办个展,并先后在马来西亚、台湾、深圳、天津、美国等地举办个展。
 
『主要艺术经历』
个展    
1991年10月在天津音乐厅、天津美术展览馆举办“李志国、李志强画展”。
1992年5月在天津音乐厅举办“李志国、李志强画展”。
1993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1994年12月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展。
1995年5月在新加坡“河畔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5月在马来西亚艺术学院举办个展;
          1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个展。
1996年1月在台湾台北市“国家音乐厅”、台中市中山堂、基隆市文化中心等地举办《李志国、李志强兄弟画展》;
          8月,16幅作品参加“96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7年8月在新加坡法国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2009年10月在天津举办个人彩墨画展。
2011年11月在美国肯塔基州摩海德州立大学举办个展。
2012年4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个人彩墨画展。
参展    
1991年中国画《风筝女》参加“第二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
1994年9月油画《旷野之声》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94年‘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并获优秀奖。
1996年8月油画《缝衣女》参加中国油画协会首届会员展。
2001年油画《水乡记忆》入选“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
2003年油画作品《姐妹》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3年彩墨画《风景》入选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
2004年国画《山雨欲来》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9年壁画作品《中国民歌—杨柳青》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