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名师 » 国外 »开到荼蘼

开到荼蘼

点击: 33263 次 来源: 时间: 2011-05-20

 

撰稿:张森

图片:Andreas Verheijen

 

        由于Andreas Verheijen对植物和鲜花的个性解析,让他备受Provider、Wallpaper、Fusion Flowers、Bloem&Blad等专业媒体的青睐,其最新作品一出定会在第一时间刊登在每一期杂志的专栏中。这位来自荷兰的花卉工程师,将毕生精力放在荷兰与伦敦的花卉事业上,在他眼中,每株植物都是一件活雕塑,他在植物世界里编织着艺术与设计间的暧昧。

 

        工程师的扩展词汇中何时出现了“花卉工程师”,我们不得而知。谷歌一下Andreas Verheijen,几乎都会显示“花卉工程师”的词条。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花卉设计师,但被称为“花卉工程师”或“花卉教授”代表着什么,这听起来或多或少会有些怪诞。究竟Andreas Verheijen与植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情愫?

 

        作为花饰工程师,Andreas Verheijen是国际公认的花卉掌门人。生于津德尔特,并在那里成长,对荷兰大丽花属的种植及插花艺术了如指掌,选择插花为职显得顺理成章。他是获得了美国花卉设计师协会AIFD认证的花卉工艺师,在英国的16年生活主要与植物打交道,曾担任Harrods伦敦店的花饰销售部经理,而后回到荷兰开办了自己的花店。同时他也是荷兰花卉协会的一名自由花卉设计师,在这期间,主持担任了伦敦大大小小的活动与展览的花卉总监。

 

 

        Andreas Verheijen常常用植物创造出一种介乎于科学和艺术审美之间的独特氛围,他的作品多被用于葬礼、宴会、活动和大型婚礼等。或许是在Harrods商场花饰部养成的习惯,凭借对植物独具慧眼的天资,以工程师的想法理性对待每一件作品,在实践前Andreas Verheijen喜欢以草图与图表的形式设计构思。对他而言,花卉艺术是比建筑或服装设计更前卫、更自然的艺术形态,在他的世界里,所有的工作都是用来诠释只有鲜花和植物才具有的审美神话。

 

        正是这种对花卉的独特热爱,招致了像Provider、Wallpaper、House&Garden、Harrods Magazine、Ulster Tatler、Period Living、La Vie en Rose、ArtEZ等设计类杂志以及Fusion Flowers、Bloem&Blad与Hana Boushi这种插花工艺专业类杂志对Andreas Verheijen的青睐,一度成为这些杂志的固定班底。他主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主要介绍花店、零售的鲜花与盆栽,向世人传达不同组合的花给人呈现的不同的灵感;另一方面详尽解析成功插花案例,分析设计师希望用鲜花与植物营造的整体效果、插花作品的寓意以及如何运用花插花工艺烘托氛围等。

 

        活动、秀场、展览,大型剧场花饰表演……这样的场景在花卉设计师的手中仅用鲜花就能做到美轮美奂。Andreas Verheijen的“dromantine ireland chapel”展,是在大理石、木材与粘土的雕塑感场景中实现的,展览结合了羽毛、线、枯枝等元素,强调出枝丫雕塑般的美感以及生命之间的联系感与存在感。花饰装置用线绳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植物的性感美,用流行色展现一种非自然的、虚幻的甚至带有宗教色彩的情感。“我想借此表达人类是如何试图将自然削足适履地纳入他们的规则的。另外,我也想表明植物在离开其自然栖息地后有可能变得更为美丽。”一度生活在花卉设计中,当被问及设计到底有多重要时,Andreas Verheijen却表达自己的作品里并没有什么设计成分,“如果人们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了设计因素,或许它们存在,只是我不知道而已。”这种无心插柳反衬出设计师本人对于工作的高度专注,他的多数作品迎合了大型活动、展览,甚至是国际品牌被人标榜的专业人士的口味。“我在Harrods任职期间,每个季度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花种混合而已,我试图将花的灵魂表达给观众,体现出每一季度的特色。”对于死亡Andreas Verheijen有着自己的见解,“我的作品中经常会加入枯物,因为我经常给宗教信仰的人们设计作品,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展场需要配合不同的主题,我不否认枯物在某个层面代表了枯萎死亡,但在我的设计中,我会以繁茂的绿叶、粘土、花瓣甚至是织物对它进行附着,仿佛它在以另一种表象诠释着生命的延续,或许是从小受到宗教的影响,我并不惧怕死亡,反而我更坚信寿终正寝之后的重生。

 

        “生命如花,只要开到荼靡。”Andreas Verheijen坚信“每株植物都是一件活雕塑”,以对花草如此的痴迷,用花草的语言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用花草的色泽表达出生命的美好。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