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E-newslet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计动态 » 设计资讯 »从异见到洞见!“异见·艺鉴”云集艺术、设计与时尚大咖共同发掘跨界新价值

从异见到洞见!“异见·艺鉴”云集艺术、设计与时尚大咖共同发掘跨界新价值

点击: 33759 次 来源: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 时间: 2018-12-04

 

2018年12月2日,广州艺博会第三天,当代知名艺术家/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先生、华南设计港联合创始人/广州亚力山大家具家居总经理/《雅居生活》杂志出品人黄碧辉女士、橙艺术空间策展人/时尚品牌主理人于红敏女士、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林进亮先生、Tipart迪谱首席设计师/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材料委员会委员罗纤女士、维尼艺术创始人胡巍先生同台第23届广州艺博会,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异见·艺鉴”大咖说,与在场近百名设计师、艺术藏家、爱好者和媒体观众共同论道艺术、设计与时尚跨界哲思,引领生活人文、美学高度。

 

“异见•艺鉴”活动现场

 

从时装电影到生活各向,艺术、设计与时尚的界限日益模糊但又各占据物理空间。而跨界,正逐渐成为文化与商业深度结合的新趋势,为大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异见·艺鉴”是雅居生活传媒、华南设计港及广州艺博会联合呈现,同时展望“艺术与时尚”、“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时尚”的当代和未来审美之线上+线下合辑。发起的初衷旨在让我们在实验、实践、实施的一系列传承与创新中找寻到地域文化、时尚共性与艺术缪斯的和合之力。

 

《雅居生活》杂志总091期“异见·艺鉴”栏目页面

 

当代知名艺术家/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首先给大家简要阐述了“异见·艺鉴”的主旨和愿景。他认为,现在的艺术、设计与时尚正以多样化的手段和丰富的面貌实现着跨领域的不间断合作。而时尚、设计都是艺术回归生活时最好的桥梁。同时,经广州艺博会研究发现目前的藏家群体日趋年轻化,以艺术品为灵感、以多样化设计出来的艺术衍生品更能吸引大众目光;而近两年来广州艺博会都在大力宣传大众艺术消费, 不断通过艺术衍生品、艺术文创品等去加深大众对艺术的兴趣,而艺博会对于这些产品来说也是很好的推广渠道。今后,广州艺博会仍会顺应大时代的发展、艺术市场的趋向等方面进行策展,共同为艺术、设计和时尚群体奉上一场丰盛的人文艺术跨界盛宴。

 

当代知名艺术家/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

 

现场,独特的流线视觉打造的不锈钢艺术家具带来了艺术与生活相融的意境。美学策展人/禅意行者温翼帆担任的活动主持人从这些不锈钢艺术家具中引出“艺术、设计与时尚”的主题论道。围绕“艺术、设计与时尚的跨界新价值”的话题,每一位嘉宾发表了求同存异的洞见。

 

现场嘉宾座椅:迪谱系列作品之“镜像”

 

美学策展人/禅意行者温翼帆担任本次活动主持

 

Tipart迪谱首席设计师/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材料委员会委员罗纤以“极致的力量”强调其产品创作属于高端定制而不是一般的家具。在设计过程中,以自然之形为意,取山的静美之姿,凝固而跃动的金属形态如巍巍青山潺潺流水,在艺术演绎与设计科学下,为我们呈现出线条与结构中的自由个性生活方式。罗纤认为,艺术作品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输出,集约化、机器化的生产无法传递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追求,很多创作虽然无法如机器一般快速生产出家具产品,但也许这才成为真正的艺术价值体现。

 

Tipart迪谱首席设计师/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材料委员会委员罗纤

 

黄碧辉作为华南设计港联合创始人/广州亚力山大家具家居总经理/《雅居生活》杂志出品人也带来她在跨领域中的独特体会。“圈子里有很多人在从事与设计、艺术和时尚相关的工作,经过交流其实不难发现其中不少人存在发展的瓶颈。感谢跨界的工作让我重新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特别是设计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当谈及思考的缘由时,她表示得益于当年建筑室内设计之东方主义集大成者程绍正韬先生的分享,他也是“骨子里便是东方文化的提炼与沉淀,为城市人居生活创造改变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的华润悦府”打造者。当时程绍正韬先生在2.5小时的分享中足有2小时在谈论台湾故宫博物院其中三大镇馆之宝(包括赵千《江行初雪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一开始我们并不明白程绍正韬花大量时间讲北宋的大环境,讲古代水墨山水画是何用意,后来我才深刻认识到这谈的是素养与积累!特别是设计师,以及从事相关行业的艺术、时尚工作者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现在我们从文化、艺术的角度看设计,更不仅是素养的范畴,而是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生命力的源头,设计生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艺术、文化和生活中去汲取和积累,然后内化反哺滋养出具有人文温度的有形‘产品’和无形的生活方方面面。而同时作为行业媒体,我们也有责任以正能量去传播和影响大家。”

 

华南设计港联合创始人/广州亚力山大家具家居总经理/《雅居生活》杂志出品人黄碧辉(左二)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门神品牌创始人林进亮则表示,再多再杂的努力不如先努力打造个人的标签IP。他强调标签的影响力非常大,只有差异化能够脱颖而出,否则很难让对方记住继而产生进一步的合作可能。细化来说,标签是可以认识、认知的元素符号,有了标签后要懂得推广,让标签走出广州甚至是国门,通过与不同平台尝试各种跨界合作把个人的标签打造成国民标签以至国际标签。如此有了影响力后就有更多能量,然后继续做深挖,把标签的力量灌输到不同的产品、衍生品等核心产品线上,做好产品的深挖和迭代。他强调自己从来在做1cm宽度但纵深1公里以上的事情。对于艺术、设计与时尚的跨界主题,他的建议是无论是谁,纵深很重要,不要做面,一块面料、一个家具的廓形就让往往可以脱颖而出,让彼此由一个点产生共鸣,由异见变成共见,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门神品牌创始人林进亮(右二)

 

维尼艺术创始人胡巍声称自己是“‘每天工作量17小时,不断画草图和记录生活’星人”,目前已积累超过一万六千多张草图,就是为了寻找标签。就第一期“异见·艺鉴”关乎时尚、设计和艺术三者跨界,他认为该讨论的是“到底什么是跨界?和谁跨界?从哪跨界”等方向。首先,他认为跨界就是混血造人、造物、造空间和造城市,需要某一种契机和临界点才能成功,如同精子和卵子的碰撞,要跨界就要找到一个共性的点——他称之为“凝界点”,通过题材、风格与科学严谨的逻辑性思维,再进行深度的系统解剖和提炼而最终产生。这个“凝界点”更是各界跨越到无界的核心,是跨界价值的出发点,它具备“共知、共性、共创、共享”的内涵,最终通过专业转化和驱动,产生可共享的新成果、新标签和新价值。谈及跨界如何寻找这个点,胡巍认为更多从大众共同的回忆、感受和体验的共性部分来提炼,再结合八种感受(发现感受、认知感受、提炼感受、创作感受、呈现感受、体验感受、消费感受、孵化感受)的逻辑性实施,往往能创造出“美妙生趣”且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产品、活动或工程,它具有可共存可串联可循环的多元复合、未来创新属性。当然,无论哪种创作最终也要跟当下的时空巧妙地结合,不能唐突,不能为了时尚而时尚,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最终得回归到生活当中去。

 

维尼艺术创始人胡巍(右二)

 

橙艺术空间策展人/时尚品牌主理人于红敏则以“一场另类的定制艺术”展开,她认为自己的观点副标题该是“跨界的桥梁”,源于“桥梁”一词是热词,并自嘲是一名斜杠中年,一直在跨界的路上,也特别欣赏早在1924年CoCo Chanel与《蓝色列车》芭蕾舞剧的跨界尝试,创领跨界的先河,CoCo Chanel时任了这出芭蕾舞剧的服装师;顺带一提,舞台的幕布是毕加索的作品;当时定制的舞台造型轰动一时,真正灵感实来源于多维尔的沙滩,那些定制的极简主义又方便舒适的舞台服装,为舞台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重要的是这次跨界合作让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与香奈儿的关系更为密切,为她日后创作带来了质的飞跃。于红敏还谈到了摄影师达利,旨在强调艺术和时尚两者最终目的无非是创作出值得让人追求的 “美”。她也指出,从前辈们到现在足有100年的历史,但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并没有超越前辈太多。现在,艺术更多与时尚融合让艺术不再晦涩难懂,多种的手段和丰富的跨界合作方式创造着更多以艺术之名衍生的时尚产物,比如LV、爱马仕、保时捷、奔驰等国际大品牌纷纷选择与知名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合作。这样“接地气”的艺术也更能满足更多开始追求精神需求层面的大众。

 

橙艺术空间策展人/时尚品牌主理人于红敏(台上右一)

 

活动最后观众们踊跃发问,如“异见,不是不一样的意见”、“艺术、设计和时尚如何跟国家倡导幸福生活的方向相融合?”、“如何看待国外奢侈品牌在‘守旧’却创造出无数的价值,而我们总说‘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却往往不如所愿?”“我们追求进步与总是回味旧时光是否矛盾?”等等问题,台上各嘉宾也做了精彩的解答。至此,第一期“异见·艺鉴”大咖说告一段落。

 

现场观众提问

 

每次生活方式或跨领域变革都仅仅是创新者或创新群体的短暂引领,就像水滴的每一次结冰到凝聚变大再融化成水不过是生命轮回的一次精彩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放下思想包袱,接受跨界变革、不断深入创新,去享受每一次点、线、面、点、线、面的精彩过程。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各领域大咖进行交流与探讨,希望汇聚更多能量,创造出更多艺术、设计与时尚的和合力。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至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相关文章

关于IDchina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投稿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of this website is subject to its terms use.
京ICP备1002368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367号